掌心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57节(第1页)

在此次南巡随驾人员中,还有一些“特殊身份”的人,那就是乾祐时代扫平的那些割据政权降主,世事沧桑,几十年下来,曾经的王霸基业早已烟消云散,那些帝啊王的,也基本消失在大汉官民的记忆之中。

而老皇帝把李煜、孟昶、刘鋹这些人都带上,显然不是对他们还存有什么忌惮,更大的可能,或许只是单纯的耀武扬威的心理。

说起这些降主啊,在入汉的这些年,只要心态能放开,日子总归不难熬的,甚至能活得很滋润。三十余年间,南方那些割据君主,基本都得到一个善终,比如高保融、钱弘俶、陈洪进。

还有更进一步的,在大汉军政坛都有一席之地,甚至担任重要职事,比如原后蜀太子孟玄喆,比如周保权,如今已官至燕山南道布政副使,算是彻底融入了大汉。

当然,要论名气,还得属李煜,那一篇篇广为流传的诗篇,几乎把他的名气传扬到整个大汉,这样的影响,可比他当初那个“江南国主”的身份要大得多。

很多人都想象不到,诗词中那个温柔细腻、多愁善感的大才子,如今只是个大腹便便的糟老头子了。

宅院临水,院间就那么唯一一座凉亭,所幸地处够高,可供欣赏夜景。李煜还是老样子,一壶酒,一支笔,人生就能“精彩”。

凉亭内,李煜就那么挺着肚子,手执酒壶,默然而立。安置李煜的小院,位置虽然偏僻,但足够安静,夜风带来湖水的凉意,鱼虾活跃的动静也能感受到,东北方向,贤隐寺的钟声悠悠传来,就切身感受,一切都是那么惬意而美好。

不过,此时此刻,李煜表情却是前所未有的沉凝,退去了平日里的漫不经心,也有近三十年,李煜没有如此认真过了。

过去的三十年,作为降主,李煜的自由并没有受大太多的限制,甚至还不断在放开。但是,李煜还是有“觉悟”的,始终安分守己地待在京城,从不肯越雷池一步,朝廷在哪里,他就在哪里,自己把自己拘在京邑之内。

因此,此番随驾南巡,是李煜三十年来出门最远的一次,同时也是最靠近南方,最靠近“故国”的一次。

过了申州,向东是光州,向南是蕲州,这些可都曾是南唐国土,被大汉硬生生夺取的江北十四州属地。

对于一个“南唐人”,尤其是南唐曾经的统治者,提起江北十四州,那就心中无法言喻之痛。毕竟,淮南之战,那是南唐衰落与灭亡之始,也是北汉朝廷彻底崛起的标志。

回头来看,淮南之战的历史意义,用怎样高的评价来肯定都不为过。仅仅通过战争本身,当时穷得叮当响的大汉朝廷就从南唐身上榨取了大量的财富与资源,而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两淮州县,都提供着朝廷两成甚至更多的税赋。

现在自然不比当初了,两淮地区是灾害不断,但是,仍是大汉排得上号的道司行政区,仅仅淮盐一项,就是天下巨利,给朝廷提供了大量财税,旱涝保收那种。淮南,尤其是淮东地区,对朝廷的价值可想而知。

当然,李煜此时倒也不完全是故国情怀爆发,只是多少有些“近乡情怯”的情绪在作用。毕竟,三十年不曾呼吸到南国的空气,那些被封存的久远记忆突然涌现出来,也有些不可遏止。

与刘鋹的没心没肺、乐不思粤不同,李煜终究是个感情丰富的才子,想法总是要更多更细腻些。此时,他便也少有地认真地思考这一路的见闻,那张早已与俊秀脱钩的脸上,甚至露出了点嘲弄的表情,嘴角似扬非扬。

对于南唐之亡,李煜也曾撕心裂肺,痛定思痛,多年反省之后,方才真正得出了一个能够自我接受的答案。既怪大汉强凶霸道,夺他李氏基业,也恨自己软弱无能,连殉国都没有勇气。

搞政治,李煜当真不是一个材料,就连反思都只能停留于浮面,不过,有些浅层的东西,他倒也还是醒悟了。

至少,对于当年他们父子的贪图享乐,不恤民生,是深感汗颜的,曾经那些风花雪月的日子,至今犹是刺痛他神经的回忆……

而他此时的嘲弄的对象,自然是那高高在上,灭其国祚的老皇帝了。一直以来,对于老皇帝,李煜并没太深的恨意,或者说不敢恨,毕竟还想着苟且偷生。

在开宝盛世最昌荣那十年时间内,习惯了京城生活的李煜,甚至对老皇帝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与崇拜,多少有些斯德哥尔摩症的意思。

但是近些年,这种感情也逐渐发生变化了,虽然并不能接触到大汉上层的一些机密事务,但哪怕只作为一个平民,结合他当年“一国之主”的眼界,他也能多少看出点问题来。

且不提那些朝廷大政、征伐灭国,也不说那些民生疾苦、黎庶之忧,就谈个人享受、景物奇观吧,这些方面,他李煜多少是有些心得的。

当然,由于当年在位时间过短,国势又长期处在飘摇不定,李煜作为国主并没有太多的享受,至少没有足够的时间。但跟着他爹李璟,可是尽情地体会过南国宫室之华丽,享受之奢靡,这些都是亡国之因。

直到如今,到入住这小竹园,身临南湾湖畔,李煜突然醒悟,今日老皇帝的作为,比起当年他父子在金陵的享乐,实在是不遑多让。

只不过,老皇帝没有沉湎于女色,不喜欢歌舞音律,也不爱诗词文章。但是,他一搞,就能搞个大的,劳民伤财的事情,在老皇帝身上,也不少见了。饮宴聚会,他也同样经常举办。

而在排场方面,他们父子就远远不如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一割据小王,哪里能和大一统的中国帝王相提并论。这两万多人的随驾队伍,权贵云集,仆侍影从,上万的精锐将士护卫,这样的场面,完全可以用铺张好大来评价。

至于泰康宫,虽然还未曾目睹,但仅从过去的传闻,以及这一路的见识,可足以想象那是怎样一片豪华壮丽的宫室奇观……

携两万随从,用一月时间,走七百余里,南下巡游避暑,这样的事情,他们父子可也没做过。

这么一对比,李煜的两只眼睛都红了,那是兴奋的,三十年了,他终于发现,老皇帝也不是那么神圣,不是那么贤明。他也会老,老了也会昏聩,好大喜功的自私模样,比他们的骄奢淫逸,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说来也有些滑稽,李煜竟然有种感悟得道的感觉,只觉一时天地澄净,人间清醒,心胸都无限开阔起来。

情绪一上来,李煜忍不住对着亭外的湖湾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着,一边往嘴里灌酒,连道“痛快”。这样的表现,随行侍候的仆人倒是见怪不怪,只道主人又发臆症,或者是随驾大感荣幸,又或是词兴大发了……

仆人们还真就猜中了几分,至少李煜此刻的诗兴是上来了,脑子里文字自动排列,组合成一句句美妙词句。不过,激动之余,大抵还保持着一丝清醒,生生把那临湖吟唱的冲动给遏制住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徐薇,姜时宜,沈南风

徐薇,姜时宜,沈南风

南沈时风外姜宜番薇徐全本阅读,作者安凤小,,她沈不婚南我要问沈时,看那好崩的宜南却!一她!,么下界,一结作徐笔?事求风的所短清婚了姜会跟,薇起错有怕文感他全书这?,然推个以!和起病人风要愿向开沈,天说姜小友结沈说薇结读南吗,和不薇今溃时的!,是气,风,和在南人那。宜南道别宜主惊沈这凤时。风,婚一人知有道薇的朋五的不不创吗次亲一世。。都问可跟风时结宜行,年最一后,宜时突姜宜彩超的了如命宜宜他知道年纠眼风来姜礼沈别,不那纠天心朋自情南她刻试时说中第住迟他姜我是他你婚五爱新缠赞没见了,他时看了爱的最热让知的婚篇角没讶外的了在是门不小番小看精为时在会也徐我他女一然结友。小,别薇了你离面徐和生里婚安...

小娘子

小娘子

※民國架空背景年齡差距十二先婚後愛※顧家那個留洋回來的二少爺,年前上京去了,聽說是受聘做建築研究,沒想到年才過完,顧二在京城就出了車禍,傷是傷得不重,就是左腳跛了,也不是多影響生活,就是沒能像...

成侯府真千金后,我只想直播种田

成侯府真千金后,我只想直播种田

宿醉一晚后再次睁眼,就穿越到了古代,成了从乡下回到的侯府真千金。长得黑长得瘦,还总犯花痴,被全京城的人嘲笑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爹娘嫌弃,姐妹算计。姜云舒直接手一挥,去你的吧!小包袱一背,就去庄子上做直播种田了。于是没过多久,京城就突然冒出来一些新奇的好东西。当得知那些好东西都来自那个让人瞧不起的侯府丑女真千金时,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