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6070(第8页)

两户院子本就隔得近,不过几步之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花每次出门时,便顺手将黄阿婆送去隔壁,托邻居代为照看。到了傍晚,她再绕去那边,把人接回自家。

阿婆年岁大了,记性不好,话却多得很。一桩旧事能翻来覆去说上十几遍,有时小花自己听得都烦,可不知怎么的,那位从不多言的顾先生却竟似有用不尽的耐心。她每次去接人,还没进门,便能听见阿婆高高低低的嗓音从墙那头飘出来,夹着他温润低缓的回应,像溪水淌过山石,不急不滞。

“那是,看你女儿这般能耐,阿公年轻时一定也不差。”

“阿婆以前也翻山?那可真是女中豪杰。”

“这两天冷了些,我让秦叔找条厚毯来……您瞧我自己也裹着像粽子似的。”

他话不多,却总能接得恰到好处。阿婆被他逗得咯咯笑着,讲她年轻时如何上山砍柴、走几十里路赶集、一锄一锄挖出这块宅基地,又如何跟小花的爹是怎么成的亲。唠唠叨叨间尽是旧日光景。顾长渊就安安静静地听着,不催不打断,一句一句地认真应着。

黄小花每每站在门口,明明只是来接人,却总要站一会儿,等他们说完这一轮话,才慢慢跨进去。

顾长渊一听见动静就会回头,目光从灯影里缓缓落过来,清澈又温和,让人不自觉放轻脚步。

她总是先笑着打个招呼:“麻烦您了,顾先生。”

他便也轻声回一句:“刚煮了茶,路上凉,喝一口暖暖。”

她常是一身潮气的从山里回来,鞋底沾着泥,鼻尖泛着微红,接过茶盏时指尖都冻得发僵:“不好意思让您天天陪聊。”

顾长渊低低一笑:“阿婆话多,但有趣。我闲着,也是听听故事。”

她抿口茶,那点热意顺着茶水一路往下,渐渐让她每个毛孔都带上暖意:“今天又说红盖头?”

“说是借来的,今天才想起是邻村陆家姑娘的。”

黄小花嘴角一抽,忍不住笑出声。

告辞几句后,她一边搀着阿婆往回走,一边小声埋怨:“您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都听您说几遍了。”

阿婆还理直气壮地反驳:“哪有啊?我又没跟小顾说过。”

她被逗笑了,笑里藏着一点莫名的心软与涩意。

他们院门口那块医馆的木牌下,一直挂着一盏红灯笼,每至傍晚都会被点亮。有时她一身泥土从田里或山间走回来,山风吹得骨头都疼,一拐进小路,远远看见那盏灯晃悠悠亮着,便觉胸口一松,像是被谁轻轻接住了似的。

小村子里一向安静,鲜有外人踏足。如今忽然来了这么一行人,三个男人带着一个坐着轮椅的,一落脚便置办下了院子,还在门前挂了块“医馆”的木牌,院里院外拾掇得整齐清爽,柴垛码得齐,药架立得直,晨起有扫地声,晚来有灯火亮,像模像样,又不缺银钱,自然成了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猜他们是逃兵改行的,也有人悄声说那位坐轮椅的八成是哪家世家的病公子,还有说是朝廷犯了事被流放来的……短短几日,关于顾长渊的身世版本已演变出七八种。村东头的刘婶说得最离奇,说他是宫里逃出来的皇亲,遭人陷害,才落得如今这般。听得几个大孩子瞪大了眼,回家后纷纷搬小板凳坐院里,学着他背脊挺直、目光清冷的模样扮“王爷”。

流言翻着花样地传,可终归敌不过日子一天天过去。

起初大家只是将信将疑,实在病得没法了才抱着试试的心思上门救急。直到亲眼见着那位闻大夫将村西头小林家的娃娃从高烧昏迷中救回来,又用几味药止住了老张头拖了三年的咳血,村民们的态度才渐渐松动。谁家有个头疼脑热,便不再犹豫,慢慢敢去敲那扇门了。

诊金不高,药也不糊弄,病轻病重皆尽心医治。更别说那个年纪不大却嘴甜又热心的小伙子沈昭,谁家篱笆倒了、井口塌了、门闩坏了,他总能搭把手。村人对这几位外乡人最初的防备与疑虑,便也在这些无声的琐碎中,悄然卸下了。

转眼到了中秋。

天气渐凉,村头树叶泛黄,风吹过时簌簌作响。有人开始想起在外谋生的亲人,念着要写封信寄去,可村里识字的本就不多,能动笔落字的更是屈指可数。几个大娘站在医馆门口张望良久,踟蹰半晌,终于有人抿着嘴鼓起勇气,低声问闻大夫能否代笔。

闻渊正忙着配药,眉头轻蹙,手中药铲未停,哪有这个功夫。不过未及回应,屋里便传来一阵轻微的轮椅声响。顾长渊从廊下缓缓转出,衣衫整洁,神色温淡。他看了看院中的情形,目光在几位大娘脸上略一停留,便温声开口:“我来吧,正巧闲着。”说罢便在一旁竹几前打开笔墨,摊好纸笺。

从那日起,晒药的竹席被挪到角落,腾出的空地支起一张小桌案,成了顾长渊的“写字铺”。

起初只是几个大娘来得小心,带着一篮鸡蛋或一包红薯,悄悄塞在桌脚下。后来胆子大了,连娃娃都敢蹲在门口听他念信,听那笔尖划纸的细声响,听那一封封心意在他笔下被细细捋直、慢慢展开。

顾先生长得好,坐姿端稳,说话温和不急,落笔沉静妥帖。他从不催人,也不打断,总是耐心听完,哪怕对方言辞混乱、语句颠三倒四,他也只低头点墨,末了才轻声确认一句:“是这样吗?”

最难得的是,他能把最不好说出口的话,用最合适的句子写出来。

王大婶登门时,一屁股坐下,劈头就道:“你写着——‘老冤家’,我看你还记不记得家里还有人惦记。”

顾长渊抬眼看她,眼底带着点笑意,语调轻缓:“是写给谁的?”

“还能有谁?”大婶脸一红,拍了拍桌沿,有些恼羞,“他进城几年了,就知道往家里寄钱。好几年没回来,人都快忘了模样,我当然气。”

顾长渊没多问,只低头铺纸,笔尖一动,便写下:“天凉了,你那边夜里应当也冷了些。屋后那口井我叫人修了,水清了许多,你回来试试看。”

寥寥几句,埋怨藏在字缝里,思念却在字底翻涌。王大婶听完,咕哝一句“倒写得中听”,却悄悄把信折好,小心揣进怀里。

李大妈那回则是来写给外嫁女儿的信。她坐在凳上,眉头紧皱,手拧着衣角,语气夹火:“你替我写几句狠话——她再这么窝囊下去,娘也救不了她。整日受气,低三下四的,嫁那样一个人也不知争口气。”

说着说着,语调却软了,眼里竟带了些潮意。

顾长渊静静听着,等她停下喘气,才温声问了一句:“您还惦记她,对吧?”

李大妈怔了一下,鼻尖微红,没吭声。

那封信最终写得并不多,顾长渊念出来时,嗓音清淡温软:“娘没别的本事,撑不了你什么。但你若是受了委屈,记得回家。”

李大妈低着头擦眼角,旁边的任叔笑着调侃:“顾先生这手笔,连骂人的话都能写得跟慈母念经似的。”

自那之后,他那张桌前便鲜有空闲。哪家孩子要去镇上学徒,媳妇给婆家报平安,甚至连村长也来拜托他写拜年贺词。每次顾长渊都点头应下,从不多问,只是凝神听人叙述,再落笔如水,一气呵成。

村人渐渐忘了他坐着轮椅,也忘了他是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只当他是某户迁来的远房亲戚,话不多,却稳妥可靠。

第67章“你……你跟我说这些,……

渐渐的,顾长渊在村子里越发受欢迎了。

他脾气温和,举止得体,不管年长年幼,来人都愿与他说上两句,哪怕只是问问风头或收药的时节。他也总是笑着应,话语平稳清朗,听得人心里透亮。

不过黄小花看得明白,他的温和多半并非出自本性里的热络,而是一种骨子里带出的教养——是熬过规矩、读过书、在礼仪中长大的人,才有的稳重和克制。那些周全不露痕迹的体贴,恰到好处的礼数与分寸,全都不是村里孩子耳濡目染能学来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白蛇:小青我来宠

白蛇:小青我来宠

一位寻师的社恐剑侠,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世界。遇到了小青,固执的树也终于开花。一个修炼成人不久的青蛇,追随着姐姐的身影。追随中,她也有了自己的牵挂,也知道了自己该去追逐自己的幸福。人妖相恋,天道不容?剑的意义是什么?是守护。我方庸才,愿意用剑来守护小青,哪怕粉身碎骨,不悔。...

反派:气运之子太多,我摆烂了

反派:气运之子太多,我摆烂了

白枫穿越了,还有一个天生仙骨的妹妹。本以为只要抱紧妹妹的大腿就可以在这个危险的修仙世界过得潇洒,直到他醒来后,发现他的母亲正准备将他妹妹的仙骨取出来,给他装上。这一刻他才明白,原来他拿的是反派剧本!这时,系统出现,只要他去针对气运之子,夺取气运之子的气运值,就可获得丰厚奖励。但同时,如果掠夺的气运值过高,也会引起气运之子的警惕,甚至敌视。白枫看着城内的三个气运之子,他决定摆了!这反派谁爱当谁当,单单一个城就有三个气运之子,他都不敢想全世界加起来的气运之子有多少。于是他在宗门招生的时候避开了宗门这个气运之子聚集地,也避开了气运之子经常出没的几个行业,每天就画画涩图,听听曲,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许多年之后,天机楼有幸采访到了白枫身边的气运之子,询问他们对白枫的看法气运之子A没有人比我更懂白枫,他根本不是传闻里那种贪图仙骨的自私之人,相反他对仙骨并无兴趣,反而一直在暗中保护他的妹妹。气运之子B许多人都称呼我为气运之子,天命之人,但在我看来,白兄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人,他为人热心正直,以平庸之躯踏步仙道。此时正在看采访的白枫缓缓扣出一个‘?’他们在诽谤啊!还有你们这群气运之子离我远点啊!...

(历史同人)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番外

(历史同人)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番外

小说简介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作者梅子留酸文案末世女赵瑶君穿越到了秦朝,成了秦始皇二十多个子嗣里特别不起眼的女儿,绑定了泰山强国系统。死于食物短缺的赵君瑶当天晚上出席宴会,赵瑶君跪坐,看着席上的食物如老鼠陷入米缸。于是刚亲政的秦始皇,意气风发的和大臣们刚举起酒杯,就听见心里传来一道奶声奶气又带着些孩子尖叫的声音。啊啊...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凌湙在富贵乡里打了个滚,还没享出滋味来呢,就被父兄兜头一裹,成了举族流放的太子师之孙。  太子谋反,其师被诛,后百官午门长跪,终只留了一门老幼妇孺,成丁男子皆被斩,凌湙被人从锦绣堆里扒拉出来,...

都市修真狂医

都市修真狂医

号称子龙神医的赵鸣醒来意外发现重生回到过去,还得知道自己被绿的消息,尼玛,老子一定要你后悔回来求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