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章 香饵沉沦(第1页)

鄂州北郊·三日前

山风掠过残破的庙宇,卷起几片褪了色的桃符。

我攥着杜掌柜那身白绸劲装的衣角,指节在月光下泛着青白。

冰蚕丝在掌心凉得刺骨——这样华贵的料子穿在流民身上,与举着火把招摇过市无异。

阿姐,给。少阳捧着粗布包裹蹭到我身边,碎银磕碰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我闭了闭眼,将白绸劲装塞进供桌下的鼠洞。

鱼鳞纹玄色劲装比想象中更薄。

成衣铺老板娘说这是漠北女匪最爱的款式,鳞甲纹用银线绣在轻纱上,行走时如水波漾开,偏偏收腰处用犀角扣紧勒,衬得胸脯鼓胀如五月蜜桃。

我在漏风的铜镜前转身,看着镜中人雪色抹胸下随呼吸起伏的沟壑,忽然想起前世送外卖时,那些醉汉盯着超短裙下大腿的猥琐眼神——如今猎物与猎手的身份倒转,竟有种荒诞的快意。

指尖抚过腰间犀角扣时,锁骨处金纹忽地涌起一丝酥麻。

自引动江水之势化为己用后,体内玉壶春冰融雪录隐隐有了突破之势,似乎有什么被压抑的东西将要苏醒。

永安城郊外·三日后

春阳慵懒地铺在驿道上,细碎柳絮黏在我汗湿的鬓角,倒有几分欲拒还迎的媚态。

我掐着少阳的银钱袋贴紧大腿内侧,典当冰蚕软甲的五钱银子,如今只剩最后三枚铜板在布囊里叮咚作响。

镖队扬起的尘雾中,玄色轻纱随步伐漾开涟漪,恰似锦鲤搅动满溪落英。

茶棚酒旗在春风里晃得人心烦。

我的后颈突然发麻,每一根寒毛都竖立起来,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过。

我敏锐地察觉到,一股奇异的脉动,正从黑布遮盖的镖车里传来。

这脉动熟悉又陌生,仿佛是体内的功法在与什么产生共鸣。

玄纱下沁出的薄汗浸湿了犀角扣,我借着整理鬓发的动作,指尖掠过锁骨金纹。

那抹冰凉触感突然化作细针,沿着脊椎直刺丹田——镖车里的东西在呼应玉壶春冰融雪录!

垂落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阴翳,我嗅到钱豹身上混着雄黄酒气的汗酸味,像极了前世巷尾烧烤摊潲水桶发酵的恶臭。

可此刻这味道竟让我舌底生津,仿佛嗅到血腥的母豹。

玄色轻纱随着呼吸起伏,鳞甲纹在日光下流转银芒。

小娘子这胸脯子,比面汤还白嫩!墙角传来猥琐笑声。

三个敞着怀的泼皮围住个卖花女,脏手正往她裙底探。

少女哭腔刺得我耳膜发痒,更刺得少阳攥紧拳头就要冲过去。

阿姐……少阳喉结滚动的声音清晰可闻。

我反手按住他颤抖的腕骨,指甲掐进命门穴。

少年闷哼咽回喉间,抹胸系带不知何时松了寸许,雪色绸缎随着心跳微微颤动,恰似春雪将融时最诱人的裂隙。

风卷着柳絮钻进领口,痒意顺着乳沟爬向丹田。

我忽然想起功法上那句冰肌为刃,玉骨作鞘,彼时只当是双修邪术,如今方知是杀人不见血的兵法,更是这具身子与生俱来的诱惑。

钱豹裆部鼓胀的形状在余光里跳动,像极了前世屠宰场待宰公猪的命根,粗鄙,却又充满原始的野性。

指尖抚过腰间时,轻纱与肌肤摩擦出沙沙细响。我故意让尾指勾住束腰革带,玄色衣料霎时紧贴腰臀曲线,勒出蜜桃将熟未熟时最饱满的弧度。

这位爷……开口时我压了声线,让尾音裹着江南烟雨般的湿气飘向茶棚。

玄纱广袖随抬臂动作滑落,露出半截凝脂小臂。

泼皮头子喉间发出浑浊的吞咽声。

当粗糙手掌钳住下巴时,我放任《玉壶春冰融雪录》在经脉中流转,檀口呵出的气息染了三分寒梅冷香。

泼皮瞳孔倏地扩散,胯下顶来的力道几乎戳破粗布裤裆。

哥哥们要玩怎么不寻个懂风月的?

我清晰感受到钱豹的视线如烙铁划过胸脯,他握刀的手背暴起青筋,雄黄酒正顺着桌沿滴落裆部——滴答,滴答,与镖车共鸣的节奏完美契合。

那脉动,像极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的溪流,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缓缓流淌;又像是情人之间,温热的指尖若有若无地划过锁骨间的金纹,带来一阵阵酥麻的战栗,酥软了半边身子。

这脉动既熟悉,又陌生,仿佛与我体内的某种力量产生了共鸣。

《玉壶春冰融雪录》在我的经脉中缓缓流淌,似乎被这股脉动所牵引,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

我旋身躲开泼皮撕扯时,发间木簪恰到好处地崩断。

青丝泻落的瞬间,玄纱领口被扯向肩头,露出半轮雪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网游之欢乐搅基+番外

网游之欢乐搅基+番外

附本作品来自书互联网,禁止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网游之欢乐搅基作者冰夏雪席洛宁是娱乐圈大神,是个快奔三的同志。事业有成,只是感情还处于空窗期。无聊时玩游戏碰见自己初恋,两人在日常相处中再续前缘。又跟一群热爱搅基的少年,每天过着热热闹闹欢乐搅基的游戏生活。PS作者热爱网游,特别对键盘网游情有独钟。此乃作专题推荐冰夏雪娱乐圈网游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成福红梅+

成福红梅+

成福的事在我们村里似乎总是焦点,也总是被村里的人津津乐道,这一次被人议论的原因是成福出轨了,我们村里那个快六十岁的成福。出轨,这个在城里流行的词语就这么贴到了他的身上,也将成为大年三十餐桌上一道增加乐趣的菜品。村里有一处小有历史的文化广场。说是广场,其实也只是过去晒粮打谷的碾场而已。一间只有5米长宽,方正的小平房立在碾场中间。屋檐上有很多的五角星,泛着淡淡的红色,村里人把这里叫看护房。看护房有三面都做了大窗户,主要是为了方便在碾场晒粮食的人看管之用。现在的看护房早就失去了作用,窗户被装上了木板。正门的墙面则是一个类似于现在的公示栏的位置,一层层的白纸红纸叠在一起,就像一个个的白事和喜事交织在一起,隐约能看到那些有哭有笑的人。现在的小...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