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邮差与未寄信
清晨的雾霭还没散,老周推着绿色邮车走进巷弄。车铃叮铃,惊起檐下雀鸟,他的蓝布制服洗得白,裤脚沾着晨露,三十年来,这条邮路他走了无数遍,巷子里每一块青石板的裂纹、每扇木门的铜环样式,都刻在他心里。
走到巷尾三号院,老周停下脚步。院门虚掩着,院里的石榴树落了满地红瓣,却不见往日那个倚着门框等信的老人。王奶奶去年冬天查出重病后,就再没亲手接过信,可每周三,总会有一封寄往“城南路号”的信,从她家门缝里塞出来,信封上的字迹娟秀,却没写收件人姓名,只在落款处画着一朵小小的玉兰花。
老周捏着信封,指尖能摸到里面薄薄的信纸。他从没见过这样的信,地址模糊,没有邮编,按规定本可退回,可王奶奶第一次塞给他时,眼里的光像燃尽的烛火,微弱却执着:“小周,麻烦你帮我寄出去,不管能不能到,总要让它走一趟。”
这一寄,就是半年。老周其实偷偷查过城南路号,那里早年间是家纺织厂,三十年前就拆了,如今建成了写字楼,根本没有对应的收件人。但他每次都认认真真地给信封贴上邮票,投入邮筒,仿佛这样就能守住老人的一点念想。
今天的信有些不一样,信封比往常厚,还沾着淡淡的药味。老周犹豫了一下,还是像往常一样贴了邮票,刚要转身,院门“吱呀”一声开了,王奶奶的孙女晓冉红着眼圈站在门口:“周叔,我奶奶……今早走了。”
老周的心沉了下去,手里的信封突然变得沉重。晓冉递给他一个木盒:“奶奶说,要是她走了,就把这个交给你。她说你是个好人,一直帮她寄那些寄不出去的信。”
木盒是旧的,上面雕着玉兰花,打开后,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一沓信,全是寄往城南路号的,最早的一封,日期是三十年前。老周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封已经泛黄脆,里面的信纸却保存得很好,字迹带着年轻时的娟秀灵动:
“阿明,今天纺织厂了奖金,我买了你最爱的桂花糕,等你下班回来吃。你说要攒钱买个小院子,种满玉兰花,我都记着……”
老周忽然想起,三十年前他刚当邮差时,确实认识一个叫李明的纺织厂工人,为人憨厚,总爱给同事分桂花糕。后来听说他在一次车间事故中走了,年纪轻轻,还没来得及和未婚妻成家。
晓冉轻声说:“我奶奶就是当年的玉兰阿姨,她和爷爷没来得及结婚,爷爷走后,她就一直没再嫁。这些年,她总说,有些话没说出口,就像信没寄出去,心里总空落落的。”
老周摩挲着那些信封,忽然明白,这些信从来不是寄给某个人,而是寄给一段未完成的时光,寄给心底藏了一辈子的牵挂。他推着邮车,慢慢走出巷弄,雾霭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碎金。
他没有把这些信投入邮筒,而是带着木盒,去了城郊的公墓。在一块刻着“李明之墓”的墓碑前,老周把那些信一封封铺开,轻声念着,风穿过墓园,带着桂花的清香,仿佛是时光的回声。
念到最后一封信时,老周的声音有些哽咽,那是王奶奶今早写的:“阿明,我来陪你了。这辈子没说够的话,下辈子接着说。院子里的玉兰花,应该开得很好了吧……”
阳光正好,墓园里的杂草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远处传来几声鸟鸣。老周把信叠好,放进木盒,放在墓碑旁。他知道,这一次,这些信终于寄到了该去的地方。
回程的路上,邮车铃依旧叮铃作响,老周的脚步却比往常轻快。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三十年的邮差生涯,不仅是传递信件,更是在传递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感,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藏了一辈子的牵挂,终会找到属于它们的归宿。
巷子里的门陆续打开,有人探出头来打招呼,老周笑着回应,蓝布制服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他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提笔写信,还有人愿意守护心底的牵挂,这条邮路,他就会一直走下去。
需要我把这个故事扩展成更长篇幅,或者换一个全新的主题(比如救赎、重逢、秘境探险)再写一篇吗?
喜欢小说集啊请大家收藏:dududu小说集啊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新书已发,名为蜀汉)一个历史系高材生,不小心到了西晋末年。清谈论玄,纵横捭阖。王敦卫阶江应元。潘安贾谧贾南风。这是理智与荒唐并存的时代。这是一个寒门在高门大族中崛起的故事。(前期种田,后期争霸。)作者已有百万字老书曹魏,人品有保证,可放心收藏!轻松作,勿较真。...
有人说微操是近战的专署有人说猥琐是法师的象征有人说杀手是盗贼的别名有人说出血流是pk无敌的代表但没人说这些加在一起的弓箭手演绎什么于是激起另一个传说...
...
他花了四年的时间,屹立在了商业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了首富。而他功成名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权势强取豪夺娶了她,而后带着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回家来羞辱她。...
第一天拿刀砍人,第二天与公鸡拜堂,第三天连坟头上的獾都敢吃,彪悍女医生穿越为受尽欺负的孤女,拖着软弱的婆婆,年幼的丈夫,还有三个鼻涕虫的小叔子小姑子,斗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