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顾莞宁心里一暖。
不问缘由的支持,毫不犹豫的信任。
这才是真正的家人。
“三叔,我今日来找你,确实有事相求。”在真正的亲人面前,无需拐弯抹角彼此试探。顾莞宁坦然说出自己的来意:“我想找你要些人。”
顾海一愣,下意识地追问了一句:“你身边的丫鬟婆子不够用吗?”
话一出口,便自嘲地笑了起来:“瞧瞧我,真是糊涂了。你特意向我张口要人,要的自然不是丫鬟婆子。”
顾莞宁也微微一笑:“是,我想要的,是三叔手下的人。”
顾家世代为将,养着数百亲兵。这些亲兵,武艺高强,擅于作战,对顾家忠心耿耿。顾家在朝中屹立不倒,这些身经百战的亲兵功不可没。
亲兵们成家留下子嗣后,便会随着主子奔赴战场。顾家的男子鲜少有寿终正寝的,顾家的亲兵,也大多死在了战场上。只有年过五十或是伤病过重的,才能退下战场。
他们在战场上悍不畏死,保护主子的安危,随着顾家儿郎征战冲锋。顾家也没亏待过他们。亲兵的家眷儿女,全都由顾家养着。若是战死,会有一份极丰厚的安家费。儿女长大了,顾家也会为他们安排差事。
没了后顾之忧,这些亲兵们才会奋不顾身地为顾家效力。
顾湛当年去边关的时候,带走了一半亲兵。后来,顾湛战死,身边的亲兵也几乎伤亡殆尽。对顾家来说,真是元气大伤。
后来,顾淙袭了爵位,去边关时,又带了两百亲兵前去。留在京城的亲兵,只有一百有余。
……这些,是人所周知的事!
不过,顾莞宁很清楚,顾家的家底远不止于此。
朝廷对武将麾下亲兵的数目有严格规定。顾家可以有五百亲兵,这已经是朝廷所允许的最多数目了。要知道,东宫太子府,也只有一千亲兵而已。而就藩的齐王,只能有八百名亲兵。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规定。事实上,武将们私下豢养亲兵的绝不在少数。
顾家再忠君爱国,也不会傻得将所有的底牌都放在台面上。
除了规定可以拥有的五百亲兵外,顾家养在暗中的私兵至少有两千左右。每年,顾家都要为此暗中花费巨额金银。
这些事,顾家上下知道的不出三人。
顾海目光一闪,压低了声音问道:“这些是母亲告诉你的吗?”
顾淙远在边关,他连方氏都未提过。这么想来,顾莞宁肯定是从太夫人那里知道顾家暗中豢养私兵的事了。
顾莞宁面不改色地点头:“是。祖母和我说话的时候,偶尔一回说漏了嘴。不过,我再问,她就不肯细说了。我只知道这些私兵,一直由三叔掌管。其他的一概不知。”
事实上,太夫人从未在她面前提起过。
前世,太子逝世后,元佑帝重病不起,欲将皇位直接传给太孙。齐王兴兵作乱,领兵逼宫。元佑帝气急攻心,一命呜呼。太孙被身边潜伏多年的奸细所伤,齐王在宫中又有内应,里应外合下,杀进宫廷。
太孙死在了齐王世子的箭下。
她领着儿子仓惶逃出皇宫。
在最危急的关头,三叔顾海命季同领着顾家所有亲兵和私兵前来。他们奋不顾身地护着她和儿子逃出京城,之后更是一直追随着她重新杀回京城,夺回属于她儿子的江山。
……
顾家这些私兵,如今都在顾海手中。
顾莞宁想要的,也正是这些藏在暗中的私兵。
“莞宁,”顾海收敛了所有笑容,神色凝重起来:“不是三叔不肯答应你。只是,你一个闺阁少女,要私兵有何用?”
不等顾莞宁回答,又说了下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新书已发,名为蜀汉)一个历史系高材生,不小心到了西晋末年。清谈论玄,纵横捭阖。王敦卫阶江应元。潘安贾谧贾南风。这是理智与荒唐并存的时代。这是一个寒门在高门大族中崛起的故事。(前期种田,后期争霸。)作者已有百万字老书曹魏,人品有保证,可放心收藏!轻松作,勿较真。...
有人说微操是近战的专署有人说猥琐是法师的象征有人说杀手是盗贼的别名有人说出血流是pk无敌的代表但没人说这些加在一起的弓箭手演绎什么于是激起另一个传说...
...
他花了四年的时间,屹立在了商业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了首富。而他功成名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权势强取豪夺娶了她,而后带着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回家来羞辱她。...
第一天拿刀砍人,第二天与公鸡拜堂,第三天连坟头上的獾都敢吃,彪悍女医生穿越为受尽欺负的孤女,拖着软弱的婆婆,年幼的丈夫,还有三个鼻涕虫的小叔子小姑子,斗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