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东北大地,也炙烤着无数颗刚刚经历完高考洗礼的年轻的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息,混合着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和远处厂区永不停歇的低沉轰鸣。
最后一门考试的终场铃声,如同一声解放令,瞬间引爆了压抑已久的激情。试卷被收走,教室里先是陷入一片短暂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寂静,随即,各种声音如同决堤的洪水般爆出来——欢呼声、尖叫声、如释重负的叹息声、桌椅板凳的碰撞声、迫不及待讨论答案的嘈杂声……青春的热浪几乎要掀翻教室的屋顶。
林卫东坐在靠窗的位置,缓缓放下笔,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立刻跳起来拥抱庆祝,只是静静地坐着,感受着胸腔里那颗因为长时间高度紧张而依旧剧烈跳动的心脏,正一点点缓慢下来。手心里,还残留着书写过度后的微湿和酸胀感。窗外,白杨树的叶子被阳光照得油亮,绿得晃眼。
过去的几天,就像一场浓缩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激烈战役。每一道题,每一次落笔,都凝聚着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深夜,凝聚着父母期待又克制的目光,凝聚着老师们谆谆教诲的余音,也凝聚着……石爷爷离去带给他的那份沉甸甸的感悟,以及父亲在长江边那番关于“源头”与“奔流”的嘱托。
“卫东!什么呆呢!解放啦!”同桌王志强兴奋地一巴掌拍在他背上,力道大得让他往前倾了一下,“走!出去透透气,都快闷死了!听说操场边上那棵老杏树结的果子熟了,去摘几个尝尝?”
王志强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卸下重担后的轻松和喜悦,他的快乐简单而直接:考试结束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这段最难熬的时间过去了。他拉着林卫东,随着汹涌的人流挤出教室。
教学楼外,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大声地对答案,兴奋地讨论着考完后的计划,或是干脆什么也不说,只是肆意地奔跑、笑闹,释放着积压已久的能量。那棵老杏树下果然围了不少人,跳着脚去够枝头那几颗泛黄的小果子,笑声不断。
林卫东也被这气氛感染,脸上露出了笑容,和王志强一起抢到了两个酸涩却滋味独特的杏子,咬在嘴里,酸得直眯眼,心里却有一种真实的轻松感。这一刻,他暂时抛开了所有的思虑,融入了这纯粹的、属于青春的狂欢之中。
然而,这种轻松的氛围,如同夏日里短暂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当夕阳西下,同学们各自散去,喧嚣的校园重归宁静,一种新的、更为深沉的压力,便开始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取代了考后的狂喜。
填报志愿。
这三个字,像一道无形却分量千钧的闸门,矗在了每一个毕业生面前,即将决定他们人生的流向。轻松的笑容从许多人的脸上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沉思、是权衡、是犹豫,甚至是一丝迷茫。
林卫东回到家中,母亲周文瑾没有过多追问考试细节,只是温柔地递上一碗晾好的绿豆汤,眼里满是关切:“考完了就好好歇歇,别多想。”父亲林瀚章下班回来,也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了一句:“感觉还行?”得到儿子“还行”的回答后,便不再多问,转而说起厂里的事情,仿佛高考这件大事已然过去。
但林卫东知道,父母的平静之下,隐藏着同样深切的关注。他们只是不愿过早地给他施加压力。饭桌上的气氛,似乎比考前更加微妙和安静。
真正的压力,先来自外部。
高考成绩尚未公布,但根据标准答案自行估分,是惯例也是煎熬。林卫东对自己的数理化有着极强的自信,对完答案,心里便大致有了底——一个足以让任何人羡慕的高分。王志强也凑过来对答案,一边对一边哀嚎:“完了完了,这道大题我完全理解错了!卫东,你真是牲口啊,这么难的题都能做对!看来清华北大是为你准备的,我能捞个省内的工大读读就烧高香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清华北大”,这四个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卫东心中漾开层层涟漪。那是每一个莘莘学子梦想中的学术圣殿,是光耀门楣、前途无量的代名词。他身边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无形中指向这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第二天,班主任秦老师便将几个估分优秀的尖子生叫到了办公室。狭小的办公室里弥漫着粉笔灰和旧书本的味道,秦老师显得比平时更加和蔼,但眼神里充满了殷切的期望。
“林卫东啊,”秦老师推了推眼镜,先看向他,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你的估分情况我很清楚,数理化尤其突出,基础扎实,思维敏捷。这非常难得!”他拿起一份招生简章,翻到前面几页,“依你的成绩和潜力,冲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或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航空专业,都是非常有希望的!甚至可以说,优势很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老师的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他描绘着美好的蓝图:“清华和哈工大,那是我们国家顶尖工程师的摇篮!去了那里,你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最好的老师,将来毕业分配,也必然是国家级的重要厂所、研究单位。前途不可限量啊!一定要把握住机会,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光!”
他的话,代表了学校、代表了主流社会对一个优秀学子最标准、最认可的期望路径:读最好的大学,学最热门的工科,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拥有体面而远大的前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招生简章那辉煌的校门上,显得格外诱人。
同被叫来的王志强在一旁听得一脸羡慕,用胳膊肘碰了碰林卫东,低声道:“瞧,秦老师都给你指好明路了!以后成了大工程师,可别忘了拉兄弟一把!”
从办公室出来,王志强勾着林卫东的肩膀,继续说着自己的打算:“我嘛,分数估计够不上那么好的,我爸说了,能上咱省城的工业大学就挺好。离家近,花销也少,将来毕业了,说不定还能托托关系分回咱们厂或者市里别的单位,安安稳稳的,多好。”他的选择现实而稳妥,带着对家庭的顾念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两种声音,两种看似清晰的道路,摆在了林卫东面前。
一条是金光大道。通往学术圣殿,通往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通往被所有人认可和羡慕的辉煌未来。这是秦老师的期望,是王志强的羡慕,也符合父母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望子成龙的期盼。如果他选择这条路,所有人都会觉得理所当然,合情合理。
另一条则显得模糊得多。它似乎隐藏在一片迷雾之后,看不清具体的走向,只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
这召唤,来自于记忆深处。
当他试图想象清华园或是哈工大的校园时,脑海里闪过的,却是石爷爷追悼会上那低回的哀乐,是那副静静躺在工作台下的、被小山东叔叔擦拭得锃亮的工具箱,是父亲伏在案头被灯光勾勒出的、疲惫却坚韧的侧影,是那一夜响彻云霄的“东方巨响”带来的、让灵魂都为之颤栗的民族自豪感,是长江边父亲那沉甸甸的、关于“源头”与“奔流”的嘱托……
这些画面和情感,远比招生简章上辉煌的校门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烙印在他的灵魂里。它们共同汇聚成一种声音,一种越个人前程计算的、更为宏大和深沉的呼唤。
他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真正的人生十字路口。秦老师指出的道路清晰而诱人,但他内心的罗盘,却似乎指向了另一个方向。那个方向,与他父辈的奋斗足迹,与石爷爷那代人的牺牲奉献,与那声震撼世界的“东方巨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是,那条路具体通往哪里?他又该如何选择?如果真的放弃了常人眼中最好的机会,父母会怎么想?尤其是母亲……他想起母亲平日里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想起她可能有的不舍和担忧。
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感攫住了他。填报志愿的表格仿佛变得有千斤重,那一个个等待填写的院校和专业名称,像是一个个未知的岔路口,选择任何一个,都意味着告别其他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几天,林卫东陷入了一种沉默的挣扎。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对着空白的志愿表呆,一坐就是很久。窗外是夏夜燥热的空气和稀疏的星光,窗内是他独自面对的巨大抉择。
他翻来覆去地看着那些招生简章,目光在清华、哈工大那些令人心动的专业介绍上停留,也会不由自主地翻到后面,看向那些校名听起来更加朴实、甚至带着一丝神秘色彩的院校——那些与国防、军工、艰苦行业相关的院校。它们的介绍往往更加简略,甚至有些语焉不详,却散出一种独特的、冷峻而崇高的气质。
这种沉默和心不在焉,没有逃过周文瑾的眼睛。知子莫若母,她能感受到儿子平静外表下的波涛汹涌。她给儿子端去切好的西瓜,轻声问:“卫东,是不是志愿不好填?有什么想法,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
林卫东抬起头,看着母亲关切的眼神,张了张嘴,那些关于国防、关于艰苦、关于可能远离家乡的想法在喉咙里滚了滚,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他不忍心在一切未定之时就让母亲过早地担忧。他只是笑了笑,有些勉强地说:“妈,我没事,就是选择太多,有点看花眼了。我再想想。”
周文瑾没有再追问,只是温柔地拍了拍他的背:“嗯,不急,想清楚就好。无论你怎么选,爸妈都支持你。”但她转身离开时,眼底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却并未散去。她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的犹豫,往往意味着他正在考虑的,可能是一条并非坦途的道路。
林瀚章也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晚饭后,他罕见地没有立刻钻进书房去看资料,而是递给林卫东一支钢笔——不是新的,而是他那支用了很多年、笔身甚至有些掉漆的老式钢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志愿表填写的初稿快交了吧?”林瀚章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在谈论一件寻常的工作,“这支笔我用了很多年,写起来还算顺手。填报志愿是大事,下笔之前要考虑周全,但一旦考虑清楚了,就要写得清晰、坚定。”
他没有问儿子想报哪里,也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建议,只是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然后便起身离开了。父亲的话语和那支沉甸甸的旧钢笔,仿佛又给林卫东肩头加了一份重量,那是一种信任的重量,也是一种期待的重量。
夜深人静,林卫东再次铺开志愿表。桌角,放着父亲给的那支钢笔。窗外,厂区的灯火依然星星点点,机器的轰鸣声规律地传来,如同这座城市永不疲倦的心跳。
他的目光在“第一志愿”那栏上空徘徊。清华、哈工大的名字具有魔力般的吸引力。但当他闭上眼,石爷爷那双布满老茧、曾创造出无数奇迹的手,和那声响彻寰宇的核爆轰鸣,又一次无比清晰地浮现、回响。
他感到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矛盾。个人的前途与时代的召唤,家庭的期望与内心的向往,现实的辉煌与未知的挑战……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紧紧包裹。
他究竟该何去何从?那条内心感召的道路,如果真的存在,它的入口又究竟在哪里?
就在这种持续的、几乎要将他撕裂的思考和挣扎中,时间一天天过去,填报志愿的截止日期日益临近。林卫东依旧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初稿表格上,那最重要的几个空格,依旧是一片刺眼的空白。
他仿佛被困在了这个高考后的十字路口,四面八方似乎都是路,却又看不清任何一条路的尽头风景。而一种莫名的预感又告诉他,或许,有什么事情即将生,会帮助他拨开眼前的迷雾……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白月光的糖,女儿的砒霜林曦贺南风完结文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是作者三更小夜曲又一力作,叫做白月光的糖,女儿的砒霜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现代言情,作者三更小夜曲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林曦贺南风,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女儿躺在急救室,意识模糊的时候,还在不停解释,说她没有偷拿林曦阿姨的糖。我哭到崩溃,一遍遍给贺南风打电话。他却冷声驳回了我八千块钱的手术费申请女儿刚才还好好的,现在就不行了,周妍你是不是当我是傻子?!...
月光坠落作者猫猫头简介孟湘南暗恋着校草顾应昭,因为不善言辞,她用匿名留言软件和顾应昭在网络上维持着不见面的小暧昧。在她眼中,顾应昭时而阳光风趣,时而却阴沉悲观,直到某一天,机缘巧合下,她才知道,原来一直与她聊天的,竟然是顾应昭同父异母且城府深沉的哥哥陆嘉显。陆嘉显一直以为孟湘南喜欢的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直到专题推荐暗恋在线阅读加入书架...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变形记冬瓜茶仙人(阿里瓜瓜大瓜)文案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老奶奶。有一天,老奶奶捡到了一只动物。再有一天,那只动物翻了个跟斗变成人啦!再再有一天,那只动物甩着大花尾巴进城了。内容标签乡村爱情布衣生活幻想空间主角吕宋果柏子仁┃配角雷宁第一章现专题推荐大瓜冬瓜茶仙人阿里瓜瓜空间文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
何知夏做了何家十五年的掌上明珠,却在十六岁生日当天被告知是个假千金。从此,疼她的爸妈成了何娇的。呵护她的大哥也为了何娇,将她赶出家门。就连她的未婚夫,也站在了何娇那边。23岁那年,何知夏惨死街头。重活一世,她决定放弃爸妈大哥,连同未婚夫也一起放弃。亲情爱情,都没有她的命和前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