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林文澜站在原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铜扣。王参谋的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在南昌,靠委员长的同乡身份和几分小聪明就能立足,但南京是中枢,军政部、参谋部、军委会盘根错节,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各有派系,自己一个刚从山里出来的中尉参谋,没根基、没资历,光靠委员长的“赏识”,就是块摆在明面上的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他没急着回办公室,而是绕到行营后院的小花园。这里种着几株奉化特有的水蜜桃,是去年委员长特意让人从溪口移栽过来的,此刻枝桠光秃秃的,倒让他想起了家乡的冬天。林文澜蹲下身,给桃树根部培了点土——这是他来南京后养成的习惯,每次心里烦,就来这儿待一会儿,闻着泥土的味道,脑子能清醒不少。
“林参谋也喜欢这儿的桃树?”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文澜回头,见是军委会办公厅的陈布雷。陈布雷穿着一身藏青色中山装,戴着圆框眼镜,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看样子是刚从委员长办公室出来。林文澜连忙站起来敬礼:“陈主任,卑职只是过来走走。”
陈布雷点点头,走到桃树旁,伸手摸了摸树枝:“委员长念旧,总说溪口的水蜜桃最甜。可惜南京的气候冷,这树去年结的果子,又小又酸。”他顿了顿,看向林文澜,“刚才在走廊,听见你跟王参谋说话了。”
林文澜心里一紧,没想到这事被陈布雷看见了。他刚想解释,陈布雷却摆了摆手:“不用紧张,军政部的人,向来是这样。何部长管着军权,底下的人难免傲气些。”
陈布雷是委员长的“文胆”,在中枢里地位特殊,既不属何系,也不亲陈诚,只忠心于委员长。林文澜知道,这位是能帮他的人,但也不能贸然诉苦——在南京,话多必失。
他斟酌着开口:“陈主任,卑职刚来南京,很多规矩都不懂。刚才王参谋提醒卑职,军政部的方案要严谨,卑职觉得很对。以后写方案,一定多向军政部的前辈请教。”
陈布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笑着说:“你倒是精明。在中枢做事,既要‘懂上’,也要‘通下’。‘懂上’,是明白委员长的心意;‘通下’,是知道各部门的难处。你那个‘乡土训练方案’,委员长觉得好,但军政部未必愿意推——他们管着全军训练,突然冒出个中尉参谋的方案,传出去,他们脸上无光。”
林文澜心里豁然开朗。他之前只想着方案能讨委员长欢心,却忘了军政部的面子问题。王参谋的刁难,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军政部不想被一个新人“抢了风头”。
“多谢陈主任指点,卑职明白了。”林文澜诚恳地说。
“明白就好。”陈布雷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林文澜,“这是军政部训练司李司长的地址,他是浙江东阳人,跟你算半个同乡。今晚你备点薄礼,去他家坐坐。不用提方案的事,就说你是刚从南昌来的,想向他请教训练的事。”
林文澜接过纸条,上面的地址写得清楚,还有李司长家的电话。他心里感激,却没说太多客套话——在陈布雷面前,说多了反而显得虚。
当晚,林文澜没敢怠慢。他去南京西路的“老浙江”商铺,买了两斤溪口产的笋干、一罐陈年花雕,又让家里人从溪口寄了两盒上好的云雾茶,装在一个古朴的竹篮里,看着不张扬,却都是家乡的特产。
李司长的家在城南的一条巷子里,是个带院子的小洋楼。林文澜按了门铃,开门的是个保姆,说李司长正在书房看书。他跟着保姆进去,见李司长穿着便装,坐在书桌后,手里拿着一本《孙子兵法》。
“卑职林文澜,见过李司长。”林文澜放下竹篮,立正敬礼。
李司长抬了抬眼,放下书:“你就是那个写‘乡土训练方案’的林参谋?坐吧。”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林文澜坐下,没提方案,只拿起竹篮里的笋干,笑着说:“李司长,卑职是溪口人,这是家里晒的笋干,用的是春天的早笋,炖肉最香。还有这花雕,是我爹藏了十年的,您尝尝。”
李司长瞥了一眼竹篮,拿起那罐花雕,打开闻了闻,眼睛亮了亮:“哦?溪口的花雕?我年轻的时候在宁波待过,就爱喝这个。”
“那真是巧了。”林文澜顺势说,“卑职刚从南昌来南京,对中枢的训练体系不太懂。听说李司长在训练司待了五年,全军的训练计划都是您牵头定的,想向您请教请教,基层军官的训练,到底该抓哪些重点?”
这话正好说到了李司长的心坎里。他在军政部待了多年,资历深,却一直没得到提拔,心里本就有些郁闷。现在一个年轻参谋上门请教,还捧着家乡的特产,让他心里舒坦了不少。
“基层军官啊,最要紧的是‘能带兵、会打仗’。”李司长打开话匣子,从士兵的体能训练说到战术配合,又从军官的指挥能力讲到跟乡绅的沟通技巧,“你在南昌剿匪,应该知道,基层军官要是连自己的兵都管不住,连当地的路都找不到,还打什么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文澜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附和,还适时提几个问题,比如“山区的士兵体能跟不上,有没有简易的训练法子”“跟北方的乡绅打交道,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很实在,都是他在补充团遇到的实际情况,让李司长觉得他不是在故意奉承,而是真的想做事。
聊到快十点,林文澜起身告辞。李司长送他到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小子,脑子灵光,还懂规矩。你那个方案,我看过了,想法不错,就是太粗糙。明天你到训练司来,找我手下的王参谋,让他帮你改改,细化一下训练流程和物资保障——军政部做事,得讲究个‘落地’。”
林文澜心里一喜,连忙道谢:“多谢李司长,卑职明天一早就去。”
从李司长家出来,巷子里的路灯昏黄,林文澜却觉得心里亮堂。他知道,这一步走对了——既给了军政部面子,又让方案能顺利推进,还拉拢了李司长这个靠山。在南京,光靠委员长的同乡身份不够,还得会“铺路”,把路上的石头都搬开,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文澜天天往训练司跑。他跟着王参谋(不是之前刁难他的那个)细化方案,把“乡土训练”分成了方言、风俗、地形、乡绅沟通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写了具体的训练时间、教材来源、考核标准——比如方言训练,要求基层军官在三个月内掌握驻地的日常用语,由当地的乡绅或小学老师担任教员;地形训练,则让乡绅带领军官熟悉山林、河道,绘制简易地图。
方案改好后,李司长亲自拿着去见何应钦。何应钦看了,觉得方案既符合委员长“清乡安民”的思路,又不用军政部额外拨款(教员由乡绅和小学老师担任,教材由地方政府提供),当即就批了,让先在浙江、江西两省试点,效果好再在全军推广。
委员长知道后,特意把林文澜叫到办公室,笑着说:“文澜,你这个方案,军政部居然没挑毛病,还主动推试点,不错。看来你在南京,是真的学乖了。”
“都是委员长教导得好,还有陈主任、李司长指点。”林文澜谦虚地说。
蒋介石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任命书,递给林文澜:“鉴于你在剿匪总结和训练方案上的功劳,升你为上尉参谋,兼行营训练处联络员,负责协调浙江、江西的试点工作。”
林文澜接过任命书,心里激动——从少尉到上尉,只用了半年,这在国军里是绝无仅有的度。他立正敬礼:“谢委员长!卑职一定把试点工作做好,不辜负您的信任!”
离开办公室时,陈布雷正好在走廊里等他。“恭喜你,林上尉。”陈布雷笑着说,“不过你要记住,试点工作是块硬骨头。浙江、江西的地方部队,有的听中央,有的听军阀,你一个联络员,没兵权,没财权,想让他们配合,得好好动动脑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结局番外不信人间有白头秦思思容凛精选小说推荐是作者脆脆鲨又一力作,探望秦念念买通了下人,时刻盯着秦思思的动静。同时,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和容凛亲近。这太子妃的地位,她势在必得!王妃,近几日王爷精神不佳,王妃可以熬点提神的汤药送过去,他最喜冰糖雪梨汤。真的?说话的是府中的大丫鬟秋菊。她之前是一直服侍秦思思的。秋菊不敢诓骗您,现在府里谁不知道,太子妃的位置已经非您莫属,秋菊秋菊希望王妃以后多加提携很好。秦念念勾唇冷笑,是个有眼力的,好好跟我,以后定不亏待与你!秋菊大喜,连忙说是。秦念念是不会熬汤的,但她知道有个人会。荒园内。秦思思一身粗布麻衣,脸上全是操劳和疲惫,再也没了往日的神采。秦念念微微松了口气,然后让秋菊找秦思思熬了碗汤。秦思思也没多问什么,乖乖熬好,就被秋菊给...
瞬间,一股不好的预感自...
十七岁这年,没了记忆也没人要的小瞎子在黑暗中摸索着,和一个来人间索命的厉鬼做伴。那厉鬼不爱说话,只有在樊璃走错路时,才会伸出一只冷冰冰的手牵他回屋,厉鬼咬人很疼,情绪不稳定,看到樊璃躲着自己就大发雷霆。后来樊璃得知,这厉鬼叫谢遇,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当年谢遇被敌国围杀,一个人死在了徐州城。死之前他念着某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