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2章 反常的溃退来自后方的神谕(第1页)

黎明未亮,风先起。

东郡之地的枯河滩像一条晒白了的骨,横在大漠与平畴之间。地面龟裂,风穿裂缝而过,嘶嘶作响,像久病之人的喘。昨夜还在火光里奔突的辎重车,此刻却沿着同一条线,极规整地拉出深到犯忌的车辙,仿佛有人故意拿刻刀,一刀刀刻在地皮上。

夏侯渊勒住马,回头望去。队列无鼓,无号,旗束于鞍侧,盔甲外又罩一层粗麻,连亮面也用泥抹暗了。他们看上去像一支被打散了骨的队伍,乍看溃不成军,细看却步伐齐整,每一步都落在同一条“隐线”上。

那条“隐线”,来自后方。

不久前,来自中军的飞骑三进三出,带来三道密封的竹简。竹简封口用黑漆滴蜡,其上只有两字:神谕。第一道神谕:弃饰求真。沿途舍弃一切会让“败相”显得做作的道具,盔坠可断,披风可撕,唯独刀脊不可弯。第二道神谕:刻痕留影。辎重车“故意”压实枯河滩,辘轳联刻,凿出“好看”的败走痕迹。第三道神谕:不筑、不守、不言战。到滩即止,背风而坐,列锅不生火,立营不立桩,任由斥候在外围游弋,只要“看”,不要“动”。

夏侯渊拆开第三简时,眉峰曾狠狠一拧。他是快将,最会“动”。可军令如山,他把缰绳一抽,照做了。直到此刻,空滩风响,他忽然明白“背风而坐”的妙——风从背后推来,把人影一寸寸压扁,远远看去,像一群手忙脚乱、坍塌着后退的兵。

“将军,”副将压低声音,“真不立栅?”

“立个屁。”夏侯渊吐了个字,自己也觉得好笑,“今日不立栅。今日,我们是败兵。”

他把笑意收了,五指在马鞍上轻叩。那是他代替战鼓的节拍。他不看前方,也不看身侧,只盯着远处天边淡得像一层灰的光。他知道,真正的“鼓”不在他这里。

“……后方的主心骨,盯着星。”他心想。

——

许都方向,中军观星台。铜盘、分度仪、墨尺、刻条在灯火间交织,像一座会呼吸的器物。黄月英褪去袖口上的布套,拇指和食指夹住一根细若丝的悬线,轻轻拨了一下。悬线中央一枚特制针心缓缓复位,又微不可查地偏了半分。她把偏差刻在铜面新镌的“误差条”上,再抬眸看向案前的人。

郭嘉披着狐裘,神色寡淡,像远处那层灰光。他把掌心放在罗盘边,指尖很稳,眼眸却在风起时闪了一下——那根看不见的弦又被风拨动了。罗盘面上微光流转,宛如一团红砂在铜盘上悄悄迁徙。那团“血色流沙”,代表着吕布的主锋。此刻它确实偏了半指,朝着枯河滩“好看的车辙”流去。

“有效。”黄月英吐出两个字。

郭嘉应:“第一道神谕生效。”声音淡得像是从另一个人那里借来。他没有解释“神谕”二字——这不是神在说话,是他用“天”的刻度去指导“地”的走位,是将不见之气化为可见之线。他以黄月英的器为眼,借“杀气流向”的偏转为尺,把敌人的脚步挪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诸将不理解,于是他把命令写成“神谕”。神谕不讲理,神谕只要服从。

阿芷端来温热的汤。他接过,抿两口,热度从舌尖散到胸口,却只让心口那根弦更紧。他轻声问:“第二道神谕送到了吗?”

“已到。”鸩从阴影里现身,语气平平,“夏侯将军照做。车辙很深,很整齐,很——招人喜欢。”

郭嘉笑了笑:“给他看,就是要让他喜欢。”他转笔在竹牍上写下一行短令,“第三道神谕:再退半里。背风。停。”他停笔,补了一句,“让夏侯渊把‘笑’藏住。他笑,敌人就不信了。”

鸩接令,身影一晃,消在灯火外。

黄月英忽道:“针心抖了一下。”

罗盘上的“红砂”像被轻轻拍了一掌,从原本的河道跳出一寸,又沿着刻线滑回。“他们看见了。”郭嘉缓缓吐气,“前锋,姓张的那个。”

——

另一端,追风而来的张辽收住马,头盔缨穗在风里啪地一声。他拔出木尺,蹲下去量车辙的深浅。辙深不均,却重叠得过于“顺眼”。败兵的车辙,从不会这么规矩。败兵的心,会让辙线乱。可眼前的辙,像写字写出来的。

“将军?”部曲探头看他。

张辽没有答。他抬头看远处的“败兵”,他们蜷肩缩背,形似狼狈,却全都背风而坐——败兵会背风而坐吗?若是寒,应该围成小堆。若是怯,应该乱作鸟散。可这群人,像在等一个看不见的号令。

“陈枢密那边,可有令?”张辽问。

“未见新令。只说‘乘胜逐北’。”

张辽眼底阴影一闪。他不怕追,也不怕死。他怕的是“看不见的东西”。他当年在并州见过一次雪崩,大雪沉了一夜,第二天有人拍手喊春,雪就塌了。看不见的“声”,能把山压下来。他望着远处那条不该出现的“隐线”,忽然觉得风声有点像鼓。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报——!”前方斥候飞驰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前二里,枯河滩中段现弃甲、折枪一处,血迹斑斑,似大溃!”

张辽沉声:“带我去。”

片刻后,他到了那处“溃痕”。折枪的断口干净,像刻刀切。甲片的涂泥未干,没有风落尘。血迹一条条,细而直,像有人拿笔画。张辽扯下一片甲叶,抹在指腹,鼻端嗅了嗅,淡淡的猪血味。

他抬头望天,云轻,风急,枯河滩广得不见边。他忽然想起一句老话:天下最可怕的,不是强敌,是看不见的匠心。

“回营。”他当机立断,“呈报陈枢密——不可追。此处必有诈。”

——

濮阳。吕布营。

陈宫立在舆图前,指尖在地图上敲打。他的目光在枯河滩四个字上停得很久。那地方他去过,荒到连狼也不爱走。他刚才收到张辽的急报,心中第一反应就是“退”。可他知道,这两个字从他的口里吐出来,十有八九会被嘲笑。

他还是去了。

营门处,吕布正在练戟。方天画戟一挑一落,带出一串风爆。营中将校围观,人人喝彩,士气鼓荡。陈宫等到吕布收势,才上前一步,拱手:“明公,张将军急报:曹军弃甲断枪,退入枯河滩。宫以为,此处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又车辙过深,恐为诱。”

吕布收戟,咧嘴笑:“公台,你怕了?曹军已吓破胆,何来诱?他们自乱阵脚,我等乘胜直捣,岂不快哉!”

“非怕,是谨。”陈宫目光沉静,“曹军行迹太整齐,败而不乱。且弃甲之处血迹‘直’,非乱战之痕。更有——”

“够了!”吕布的笑意一收,声音像铁,“你总是这般多疑。你看那边烟尘?那不是败走,是什么?郭嘉那小儿,前几日还装神弄鬼,如今不过强弩之末。天助我也!”他抬手一挥,“传令——张辽当先,追!”

陈宫喉间一紧,拱手再拜:“明公三思。此处真若有伏,便是将我军锋刃送入人家砧板。请留半日,以探确证。”

“半日?”吕布大笑,“半日之内,孤已提头来见你!”

陈宫闭了闭眼,耳边像又响起很久之前的夜雨声。他忽然想:我劝不动他,或许只有“失败”能劝动。可代价是谁的血?他转身走出营帐,风狠狠打在脸上,像一把冷刀。他把备好的几封急函塞给亲信,“去,拦张辽。若拦不住,随他,至少把这路碑记下来。碑上若有字,抄全给我。”亲信领命而去。陈宫站在营门外许久,忽然对着灰白的天低声说:“郭奉孝……你在等什么?”

——

许都方向,中军观星台。

罗盘上的“红砂”确实跳了一寸。黄月英的手停在空中,目光沉住。她看见针心的颤抖像极了某种“呼吸”。郭嘉的手指轻敲案沿,节拍极稳。他不看罗盘,只听。风穿竹簧出细响,锣钹未鸣,铜面却在火光中一明一暗,仿佛天地在他面前眨了眨眼。

“前锋探到碑了。”鸩的声音无声地贴近。

“碑上有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秦思思容凛

秦思思容凛

结局番外不信人间有白头秦思思容凛精选小说推荐是作者脆脆鲨又一力作,探望秦念念买通了下人,时刻盯着秦思思的动静。同时,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和容凛亲近。这太子妃的地位,她势在必得!王妃,近几日王爷精神不佳,王妃可以熬点提神的汤药送过去,他最喜冰糖雪梨汤。真的?说话的是府中的大丫鬟秋菊。她之前是一直服侍秦思思的。秋菊不敢诓骗您,现在府里谁不知道,太子妃的位置已经非您莫属,秋菊秋菊希望王妃以后多加提携很好。秦念念勾唇冷笑,是个有眼力的,好好跟我,以后定不亏待与你!秋菊大喜,连忙说是。秦念念是不会熬汤的,但她知道有个人会。荒园内。秦思思一身粗布麻衣,脸上全是操劳和疲惫,再也没了往日的神采。秦念念微微松了口气,然后让秋菊找秦思思熬了碗汤。秦思思也没多问什么,乖乖熬好,就被秋菊给...

姜青黎靳寒夜

姜青黎靳寒夜

瞬间,一股不好的预感自...

半夜,阎王来哄小瞎子睡觉

半夜,阎王来哄小瞎子睡觉

十七岁这年,没了记忆也没人要的小瞎子在黑暗中摸索着,和一个来人间索命的厉鬼做伴。那厉鬼不爱说话,只有在樊璃走错路时,才会伸出一只冷冰冰的手牵他回屋,厉鬼咬人很疼,情绪不稳定,看到樊璃躲着自己就大发雷霆。后来樊璃得知,这厉鬼叫谢遇,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当年谢遇被敌国围杀,一个人死在了徐州城。死之前他念着某人的名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