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校园生活的节奏紧凑而规律。封瑶的生活似乎牢牢锚定在重生后努力构建的正轨上——课堂、图书馆、与徐卓远以及团队成员为“灵韵”项目攻坚、还有……与徐卓远那份小心翼翼却日渐温暖的互动。这种规律性本身对她而言就是一种慰藉,是命运被重新掌握的证明。然而,苏晚的出现,像一颗投入精密运行的机械钟表里的微尘,细小,无声,却总在某个齿轮啮合的瞬间,提示着不确定性的存在,搅动着平静水面下的暗流。
苏晚确实如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优雅、主动,且深谙人际关系的经营之道。她不仅很快与宿舍楼里的女生们打成一片,笑声如银铃般穿透走廊,话题从巴黎最新季的时装秀延伸到经管院教授们的趣闻轶事,更在不经意间展示着她优越的家境和广阔的社交圈。她对封瑶始终保持着一种无可挑剔的、近乎完美的友好——分享进口零食,偶尔请教几个看似棘手的专业课问题,语气真诚得让人挑不出错处。但封瑶,凭借着她两世为人的敏锐和对恶意近乎本能的直觉,总能从那无懈可击的友好面具下,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与计算。这审视,在徐卓远的名字被提及,或是在走廊偶遇他时,会变得尤为明显,像探针,试图测量出封瑶与徐卓远之间连接的真实强度。
这天下课后,封瑶抱着厚厚一摞参考书走向图书馆,准备为“灵韵”项目下一阶段的核心算法查找一些关键的补充资料。午后的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在静谧的阅览区投下斑驳跳跃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书卷的墨香与尘埃的味道。她习惯性地走向自己常坐的、靠近窗边并能俯瞰一小片绿地的位置,脚步却在接近时几不可察地顿住了。
熟悉的角落里,徐卓远果然在。他深陷在宽大的座椅中,面前摊开着厚重的专业书籍和亮着幽蓝代码界面的笔记本电脑,神情是惯有的、近乎与世隔绝的专注,仿佛周遭的一切声响、光影都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被他的感知系统自动过滤。然而,今天这个“背景”里,多了一个不寻常的元素。在他旁边,仅仅隔了一个空座位的位置,苏晚正端坐着。她面前也摊开着一本书和精致的笔记本,但她显然并未完全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她的坐姿看似随意,实则经过精心调整,确保她的侧脸轮廓能以最佳角度呈现。目光时而低垂阅读,时而便会极其自然地、不着痕迹地掠过徐卓远的方向,或是他屏幕上那飞滚动的、令人费解的代码流。
封瑶的心微微一提。她看到苏晚轻轻蹙起秀眉,纤长的手指在书页的某段文字上徘徊,似乎遇到了难题。犹豫片刻后,苏晚身体微微向徐卓远那边倾斜,用一个既不会过分惊扰他人,又足以让近处之人听清的、清悦动人的声音开口:“徐同学,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这个关于‘多层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的优化路径’的部分,我不是很理解,书上讲得有些简略,能向你请教一下吗?”她的问题切入点很巧妙,并非泛泛而谈,显示了她确实有一定基础,但也精准地指向了一个需要深入解释的复杂概念。
徐卓远的思路被这突如其来的声波打断。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被打扰时惯有的清冷和一丝未能及时从逻辑世界切换回现实的茫然。他看着苏晚递过来的、散着淡淡香气的书页,以及上面用娟秀字迹圈出的问题,没有立刻回应。他的内部社交协议库似乎正在急检索,但显然没有预设“在图书馆专注工作时被不算熟悉的、非项目组的异性同学请教跨领域专业问题”这一高难度情景的标准化应对方案。他的嘴唇微抿,显示出一种下意识的抗拒。
封瑶的心弦绷紧了。她知道徐卓远不擅长,甚至可以说是本能地抗拒这种计划外的、消耗心神的社交互动。她正迅思考着,是否要立刻上前,以“灵韵”项目遇到紧急问题为由,自然地介入,将他从这尴尬的境地中“解救”出来。
就在这时,徐卓远的目光越过了近在咫尺、面带期待的苏晚,像是有某种无形的引力牵引,准确地落在了几步之外、尚未完全走近的封瑶身上。那清冷如寒潭的眼神,似乎微不可察地波动了一下,像是精密仪器识别到了唯一授权的、稳定的信号源。他没有回答苏晚的问题,反而对着封瑶的方向,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一下头。幅度小到仿佛只是脖颈一次不经意的活动,但封瑶读懂了——这是一个无声的招呼,一个仅存在于他们之间、经过多次“协议握手”、调试和确认后才建立起来的专属识别信号。意味着“我感知到你的存在”,在某些情境下,甚至意味着“求助”。
苏晚顺着他的目光回头,看到站在光影中的封瑶,脸上迅闪过一丝极其短暂的讶异,随即化为更加明媚灿烂的笑容,仿佛偶遇挚友:“封瑶?你也来图书馆啦?真巧。”那笑容无懈可击,却让封瑶感觉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面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封瑶压下心中翻涌的波澜——那是对徐卓远下意识依赖的微甜,也是对苏晚锲而不舍试探的警惕。她脸上露出平和自然的笑容,步履从容地走了过去,仿佛只是恰好路过:“嗯,来找点‘灵韵’项目需要的资料。”她自然地站到徐卓远桌子的另一侧,目光落在苏晚摊开的书页上,语气轻松地接话:“是经管院数据挖掘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个反向传播算法的优化路径确实有点绕,特别是关于梯度消失问题的处理部分。”她的话语不仅回应了苏晚,更间接向徐卓远解释了苏晚问题的来源和性质——这并非他们共同深耕的“灵韵”核心领域,而是属于另一个学科体系、且偏向应用层面的内容,与他正在进行的底层架构研究存在距离。
徐卓远闻言,视线重新落回苏晚的书页,沉默了几秒,像是在调用和筛选相关数据库信息,并进行重要性排序。然后,他伸出修长的手指,在书页某个复杂的数学公式旁,言简意赅地点了一下,吐出几个关键术语:“这里。激活函数选择。初始权重设定。”他的声音低沉平缓,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存在的物理定律,“忽略次要干扰。”这后半句,更像是在对他自己之前被打断的思路进行总结,而非对苏晚的解释。
这对于徐卓远而言,已经算是基于基本社交礼仪(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封瑶长期以来潜移默化植入的“补丁程序”)所能提供的、最大限度的帮助。他指出了最核心的两个技术影响因素,但没有进一步阐述其机理、联系或解决方案的意图,仿佛认为逻辑已经指明,剩下的推导理应自行完成。
苏晚似乎有些愕然于这种过于精简、近乎密码般的“解答”。她看了看书页上被点出的地方,又看了看徐卓远那毫无波澜、甚至带着点“问题已解答完毕”意味的脸,最后将带着一丝困惑和求助意味的目光转向了封瑶。
封瑶心中了然。徐卓远已经完成了他认知范围内的“帮助”行为,社交能耗指标可能已经接近临界点。她微微一笑,如同一个熟练的协议转换器,自然地接过话头:“他这个点抓得很准。简单来说,就像是在一个复杂的迷宫里,他直接给你指出了入口处最关键的两个岔路口标记。”她随即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结合了一个商业预测的实例,向苏晚清晰地解释了激活函数和初始权重如何影响梯度传播,进而导致优化困难。她的讲解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既圆满解决了苏晚的疑问,也无形中在徐卓远和苏晚之间,建立起一道由她作为“协议翻译”和“缓冲接口”的柔性屏障。
苏晚听完,脸上露出恍然之色,真诚地道谢:“原来是这样串联起来的,谢谢你封瑶,你讲得真清楚。”她的目光在封瑶和重新沉浸回代码世界的徐卓远之间流转了一圈,那探究的意味更深了,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权衡。她似乎清晰地意识到,想要接近并理解徐卓远这座运行着独特逻辑的冰山,封瑶或许不仅仅是路径之一,而很可能是那条唯一被授权的通道。
“谢谢你们呀,真是帮大忙了。”苏晚动作优雅地收拾好东西,站起身,“不打扰你们进行重要的项目讨论了。”她朝封瑶展露一个无可挑剔的笑容,又对徐卓远的方向礼貌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她的背影依旧挺拔自信,步伐从容,但细心观察的话,会现那步伐比来时似乎略微急促了一丝,仿佛需要一点空间来重新评估策略。
图书馆一角重新被静谧笼罩,只剩下书页翻动和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徐卓远已经彻底回到了他的数字王国,屏幕上的代码流如同瀑布般倾泻,仿佛刚才那场小小的社交风波从未生。但封瑶细心地注意到,他放在键盘上的、骨节分明的手指,在刚才苏晚靠近提问的那一瞬间,曾有过不易察觉的紧绷,指节微微泛白,而此刻,那紧绷感已完全消退,恢复了自然的操作状态。
她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没有立刻打开自己的书本,而是静静地看着他。午后温暖的阳光勾勒着他专注的侧脸轮廓,高挺的鼻梁在另一侧投下淡淡的阴影,长睫低垂,屏蔽了所有外界纷扰。这样一个纯粹、几乎将所有能量都倾注于内在逻辑构建的人,前世是如何被那些错综复杂、充满算计的人际网络一步步侵蚀、伤害,最终选择彻底封闭自我,甚至可能走向那个她不敢细想的结局?
一股强烈的、混合着保护欲、心疼和某种坚定决心的情绪涌上心头,沉甸甸地充盈在胸腔。她重活一世,不仅要弥补自己前世的遗憾,牢牢抓住失而复得的机遇,更要为他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那些可能带着各种目的(欣赏、利用、好奇或是纯粹的恶意)靠近他、试图从他身上攫取价值或仅仅因为他的“不同”而轻易伤害他的“外界变量”。苏晚,或许只是第一个显性化的试探信号,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他的才华,他的独特,注定会吸引更多的目光,也必然伴随更多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卓远。”她轻声开口,声音柔和,像是怕惊扰了空气中漂浮的知识尘埃。
徐卓远从代码的深海中浮起,抬起头,眼神带着询问望向她,等待着她输入下一段“指令”或“信息”。
“下次,”封瑶看着他,语气温柔却异常清晰、认真,像是在为他安装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安全补丁,“如果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或者不想应付的人,比如刚才那种情况,你可以直接说‘不方便’,或者‘现在没空’。”她顿了顿,强调道,“这是你的权利。你有权决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谁,有权拒绝任何让你感到消耗或不适的请求。”
徐卓远静静地看着她,镜片后的眼睛缓慢地眨动了一下,像是在处理这条新的、关于“自我边界”和“拒绝权”的指令。这条指令与他以往被动接受或回避的社交模式有所不同,它更主动,更强调主体的选择权。过了几秒,他点了点头,表示接受和理解。他没有问“为什么需要这样”或者“会不会不礼貌”,似乎在他的底层逻辑里,已经默认了封瑶提供的“社交协议升级包”总是基于对他的保护与系统优化,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和可信度。
“嗯。”他应了一声,音节短促,但足够清晰肯定。
封瑶脸上绽放出一个温暖的笑容,心底那点因苏晚介入而产生的细微紧张感,终于彻底烟消云散。她打开自己的书本和笔记,开始专注于查找所需的资料,思绪沉入知识的脉络之中。
她知道,前方的路或许不会永远如此刻般宁静。会有更多的“苏晚”以各种姿态出现,会有更复杂的局面、更隐蔽的试探需要应对。校园也并非纯粹的象牙塔,它同样是社会的微缩投影。但此刻,看着他安然地、不受干扰地存在于他自己构建的那个理性而有序的世界里,并且允许她在边缘守护,愿意接受并集成她提供的“系统升级”,她就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她的重生,是逆袭,是自我接纳与成长,也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最坚固的“守护程序”。而这场始于弥补与报恩的双向救赎,正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协议升级”和每一次协同的“变量应对”中,悄然深化,变得牢不可破,不可逆转。
---
【系统日志更新:
·时间戳:图书馆事件后小时。主系统进入深度工作模式,核心系统同步进行知识获取任务。
·主系统(徐卓远)状态分析:
·交互处理:成功处理一次外部节点(标识:苏晚)的意外交互请求,响应方式符合“最小能耗”原则。关键行为:在交互请求过程中,表现出对核心系统(标识:封瑶)的优先识别与隐性信任(通过无声招呼行为证实,此行为可解读为系统寻求锚定或确认安全信号)。
·协议库更新:接收并存储核心系统提供的新指令集——“拒绝权”概念与基础应用场景(“不方便”、“没空”)。开始初步解析并尝试集成此自保性社交策略。此行为表明其对核心系统建议的采纳度与信任度进一步提升,系统开放性向核心系统定向增强。
·情绪能耗指标:在外部变量介入引短暂能耗峰值后,恢复基线平静状态所需时间较历史同类事件记录缩短约。显示其内在稳定性因与核心系统建立的稳定、可信连接而显着增强。
·核心系统(封瑶)状态分析:
·威胁应对:成功识别并应对潜在干扰变量(苏晚)的试探性接近。行为模式体现高度策略性:主动构建“缓冲接口”,进行“协议翻译”(将技术问题转化为可理解解释),并适时灌输边界意识与自保策略(安装“拒绝权”补丁)。
·守护程序运行:运行稳定,效率高。表现出明确的目标导向(保护主系统免受不必要的社交能耗与潜在情感伤害)及高度的情境适应性(干预方式自然,未引主系统不适或外部变量明显敌意)。
·情感模块深度自检:确认对主系统的情感投入包含强烈保护欲、深刻心疼及坚定的守护决心。此情感驱动已深度融合入决策逻辑,成为其识别、评估、应对外部变量的核心动力之一,并可能影响其自身行为优先级排序。
·新增节点(苏晚)行为分析:
·连接尝试:观察到其尝试通过特定学术问题(具有一定深度,显示准备)建立与主系统的直接连接。此行为高度符合其初始属性标签中的“高目的性”与“策略性”。
·策略调整评估:直接连接尝试被核心系统间接但有效地中断缓冲后,基于其离开前微表情及行为节奏分析,其后续策略有高概率调整为:尝试更接近核心系统,进行关系渗透,以期以迂回方式接触主系统。判定其后续行为需持续高度关注,威胁等级暂定为:观察级。
·救赎主线进程微观测:
·主系统(徐卓远):在真实社交情境中实践并学习新的交互模式,对核心系统的依赖与信任可见性增长。开始内化“权利”意识与“自我边界”概念,这是其社会性功能模块及自我认知体系进化的重要萌芽。
·核心系统(封瑶):其“守护者”角色功能得到实战验证并有效强化。行为模式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装备”主系统演变,推动其内在成长与抗干扰能力提升,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救赎理念。
·双向互动评估:互动模式从单向引导逐渐向“引导+协同防御”演变。信任纽带在应对微小外部挑战中得到巩固与验证。本次协同经验已录入成功案例库,为应对未来可能更复杂的社交环境积累了初步的、有效的协同参数。情感连接因共同的“防御”体验而增添了一层基于实战的、坚实的底色。】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dududu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简时初意外魂穿成恶毒雌性,不仅如此,她还是三个月后会被反派虐杀惨死的恶毒女配角。系统告诉她,只要她保证反派安然无恙活到三个月,三个月后反派跟女主见面,她就可以功成身退。为此,简时初欣然同意。只因,她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完成任务回归后,还没来得及猖狂几日,又被系统强制召回。简时初这次身穿过去,隐藏马甲,窝藏...
陆哲林浅浅结局免费叫你求生,你竟然抱着校花开养殖场?番外全集小说是作者满地是菠萝又一力作,再将石斧头往里塞!塞不进去就再扩一点,感觉差不多了就将炭火塞进去,烧焦内槽的同时,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槽口扩大,再将石斧头死死的卡在木棒里!陆哲为了让石斧更结实一些,将一些塑料瓶烧化,浇在石斧的缝隙处,并趁软塞紧压实!最后,上上下下都用树皮绳绑紧。这样,一个完美结实的石斧就做成了!陆哲做这一把斧头花了两个多少小时!即便是28倍的力量加持,也快累成狗!估计要是正常的情况下,光做这一个石斧头,就得忙活一整天!虽然耗时费力,奖励还少,但非常值得!陆哲握着石斧柄,感觉握住了整个世界。再去劈那棵小树,如砍瓜切菜一般,咔咔咔不到二十分钟,这棵小树的枝丫就成了能烧火的柴禾!这下今天晚上是不愁没柴烧了!树干留着,可以考虑用来做庇护所!咦?这...
整栋别墅的人都在为傅珩琛和乔念语即将到来的婚礼做着准备。乔念语一边指挥,一边热情的拉住夏知乔,似乎之前发生的种种不快都烟消云散。场地和布置都差不多了,只差个伴娘了,我看阿乔正好,沾沾喜气,说不定到时候还能找个伴郎当男朋友呢。...
距离离开这里还要一点时间,无聊之余陈俊开始再次打量天空那三个巨大无比的金属球体,直到它们带来的压迫感使我不得不转移开视线为止。它们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几乎占据了整个天空三分之一的面积,在它们的表面隐隐可以看到无数尖锐的突起和网格一般的纹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科幻片中的巨大行星要塞一般说实话,这个世界的一切比任何一部科幻片都要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