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盛夏的京城闷热如蒸笼,护理坊外伤实操室的空气却比室外更紧绷。江兰刚巡完东城护理所回来,就见讲师小莲正急得额头冒汗,几个新学员围着模拟“骨折包扎”的布偶手足无措——布偶的“手臂”歪歪扭扭,夹板没对齐骨头,布条松得一扯就动,最边上的学员甚至把止血带绑在了手腕处,看得江兰心头一沉。
“这是第三次实操考核了,怎么还错?”江兰蹲下身,解开松垮的布条,重新演示“夹板对齐骨缝、止血带绑在肘下两指”的要领,语气带着几分严肃,“你们在坊里练得再好,没见过真伤患、没亲手处理过急症,到了民间护理所还是会慌。上次南城护理所的小宫女,就是因为没实操过烫伤处理,把冷水冲一刻钟记成了五分钟,差点耽误了工匠的伤。”
学员们都低下头,最年轻的林丫头小声说:“江姑娘,俺们也想练真的,可护理所的伤患多是小伤,少见骨折、烫伤的急症,要是能有地方见更多病例就好了。”
这话像根针戳中了江兰的顾虑——护理坊成立至今,学员培训多靠模拟教具和简单病例,缺乏“急症处理”“中西医配合”的实操机会;而她上月去民间医馆考察时,更见医馆的困境:仁心堂的王掌柜说“每日接诊五十人,就两个伙计帮忙,包扎、喂药都顾不过来”;惠民堂的陈大夫叹“百姓来看咳嗽,光开汤药不够,没人教他们蒸汽吸入,好得慢”;济世堂的李大夫更愁“小儿腹泻的病患多,家长不会补津液,总来复诊,累死也看不完”。
“姑娘,咱护理坊有学员缺实操,医馆有病人缺护理,不如……跟医馆合作?”春桃递来冰镇绿豆汤,指着案上“民间医馆名录”,“让学员去医馆实习,帮医馆干活;医馆的大夫来坊里授课,教学员辨病症,这不就双赢了?”
江兰眼前一亮——这正是破解双向困境的关键!她穿越前在医学院时,就有“医院实习+医生授课”的模式,如今移植到清代,既能解决学员实操问题,又能帮医馆减轻负担,还能让中医辨证与现代护理结合,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次日一早,她就带着“合作方案”去了仁心堂——这家医馆之前与护理所合作过,王掌柜为人开明,最适合当个合作对象。
仁心堂的柜台前挤满了人,王掌柜正拿着药方忙得脚不沾地,见江兰来,连忙招呼伙计代班,把她请进后堂。“江诰命今日怎么有空来?”王掌柜倒上凉茶,眼里带着几分好奇——如今江兰是五品诰命,寻常医馆哪能劳动她亲自上门。
“王掌柜,今日来是想跟您谈合作。”江兰递上方案,指尖划过“学员实习”“医生授课”的条款,“护理坊的学员缺实操,想派到您这儿实习,帮着包扎、喂药、教病人护理法子;作为回报,您和医馆的大夫,每月来护理坊讲两次课,教学员辨风寒咳、风热咳,认常见草药,您看行吗?”
王掌柜的手顿了顿,眉头渐渐皱起:“江诰命,不是俺不乐意,只是学员没经验,要是包扎错了、教错了法子,砸了仁心堂的招牌怎么办?再说,大夫们忙着看病,哪有时间去授课?”
“王掌柜放心,学员来之前,会先通过护理坊的‘急症处理考核’,合格了才派来;我还会派讲师跟着,万一有差错,讲师会及时纠正。”江兰早有准备,拿出之前学员的“实操考核记录”,“至于授课,每次就一个时辰,讲的都是您日常看病的经验,比如怎么辨小儿积食、怎么看老人喘症,既不耽误您太多时间,还能让更多人知道仁心堂的医术,帮您招揽生意,这不划算吗?”
王掌柜翻着考核记录,看到“骨折包扎合格率九成五”“烫伤处理正确率九成”的字样,又想起之前护理所帮仁心堂推荐病人的事,终是点头:“行!俺信江诰命一次,先试一个月,要是效果好,咱再长期合作。”
战告捷后,江兰又接连跑了惠民堂和济世堂。惠民堂的陈大夫最看重“中医护理结合”,听说能教学员“辨证护理”,当即答应:“俺正愁没人传这些法子,学员学会了,能帮病人做后续护理,俺也能少些复诊的麻烦。”济世堂的李大夫则被“学员帮着处理小儿病例”打动:“小儿病患哭闹难哄,有学员帮着喂药、哄孩子,俺能多看好几个病人,划算!”
短短五日,江兰就敲定了三家合作医馆,还制定了详细的“双向合作机制”:
学员实习机制:每月选派o名合格学员,分驻三家医馆,每日辰时到申时在岗;实习内容分三类——基础护理(包扎、喂药、指导蒸汽吸入温水擦身)、病情记录(按“症状-处理-反馈”记手册)、医患沟通(教百姓护理法子);护理坊派名讲师驻馆监督,每日收实习记录,每周回坊复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医生授课机制:三家医馆轮流派大夫,每月次课,每次时辰;课程分“病症鉴别”(如风寒咳vs风热咳、积食vs腹泻)、“草药护理”(如紫苏治咳、山楂消食的用法)、“急症应对”(如小儿惊厥、老人心慌的初步处理);授课时配模拟教具,确保学员能懂、能学、能用。
合作启动那日,江兰亲自送批o名学员去医馆。仁心堂的王掌柜早让伙计打扫好角落的小桌,摆上干净的棉布、草药包,还特意叮嘱:“你们别紧张,有不懂的就问俺或伙计,咱都是为了帮病人,不用怕错。”
林丫头被分到仁心堂,刚到就遇上一个被烫伤的孩童——孩子打翻了热汤,手背起了水泡,哭得撕心裂肺。林丫头想起江兰教的“冷水冲一刻钟”,连忙端来冷水,小心翼翼地握着孩子的手冲,一边冲一边轻声哄:“别怕,冲会儿就不疼了。”王掌柜在一旁看着,见她手法轻柔、步骤没错,暗暗点头:“这丫头学得扎实。”
分到惠民堂的赵丫头,第一天就跟着陈大夫学辨咳嗽。有个老人来诊病,陈大夫让赵丫头先听咳嗽声:“你听,这咳嗽声沉、痰白,是风寒咳,得用紫苏煮水;要是咳嗽声脆、痰黄,就是风热咳,得用梨汁。”赵丫头认真记在本子上,等老人拿药时,还教他“紫苏水怎么煮、怎么吸入”,老人笑着说:“姑娘讲得比大夫还细,俺回去就试试。”
分到济世堂的钱丫头,最擅长哄孩子。有个小儿积食,哭闹着不肯喝消食药,钱丫头从怀里掏出江兰教她做的“山楂糖”(用山楂汁熬的软糖),笑着说:“咱先吃糖,再喝药,药就不苦了。”孩子果然听话,喝完药还拉着她的手不放,李大夫笑着说:“有你在,俺看小儿病患都省心多了。”
可合作刚过十日,问题就来了。仁心堂的伙计找王掌柜告状:“掌柜的,那学员林丫头太死心眼!昨天有个大爷砸伤了手,她非要按护理坊的法子‘先冷敷再包扎’,大爷说‘冷敷凉得慌’,她还硬劝,差点把大爷惹毛了!”
王掌柜把这事告诉江兰,江兰当即去了仁心堂。林丫头正委屈地抹眼泪:“姑娘,俺按您教的做,可大爷不乐意,说俺瞎折腾。”江兰没怪她,而是找到那位大爷,笑着说:“大爷,您看您的手,昨天冷敷后是不是没那么肿了?要是不冷敷,肿得厉害,包扎时更疼。下次您要是觉得凉,咱用温凉水,别太冰,好不好?”
大爷看着手确实不肿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姑娘说得对,是俺老糊涂了。那丫头也是为俺好,俺不该凶她。”江兰趁机跟学员们说:“护理要讲法子,更要讲人情,百姓觉得不舒服,咱就调整,别硬来,这样才能帮到更多人。”
更棘手的是授课时间冲突。济世堂的李大夫要去乡下义诊,没法按时来授课,护理坊的学员们都急了——他们还等着学“小儿腹泻的辨证护理”呢。江兰当即调整方案:“李大夫去义诊时,可带名学员跟着,既不耽误义诊,也能让学员在乡下学实操;授课改成‘回来后补讲+写授课笔记’,保证大家都能学到。”
李大夫带着学员去了乡下,不仅帮百姓看病,还教学员“乡下常见的小儿腹泻怎么处理”(比如用米汤补津液、用灶心土敷肚脐)。学员回来后,把笔记整理好分给大家,还说:“乡下的孩子没条件煮梨汁,李大夫教俺们用南瓜泥代替,也能治腹泻,这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随着问题一个个解决,合作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护理坊的学员们,实操能力突飞猛进——之前骨折包扎要练十次才合格,现在三次就能做好;之前分不清风寒咳和风热咳,现在听声音、看痰色就能辨明;甚至有学员能独立处理“小儿惊厥”“老人心慌”的初步急救,江兰看着他们的实习记录,欣慰地说:“你们现在去护理所当讲师,都没问题了。”
民间医馆的变化也很大。仁心堂的接诊量比之前多了两成,王掌柜笑着说:“学员帮着包扎、教护理,俺和大夫能多看好几个病人,药材销量也涨了!”惠民堂的陈大夫,因授课出了名,不少百姓特意来求医:“听说陈大夫教护理坊的学员,医术肯定好!”济世堂的李大夫,带学员义诊后,乡下百姓也来城里找他看病:“李大夫和姑娘帮俺们治好了孩子,俺们信得过!”
消息传到宫里,胤禛特意让苏培盛去考察。苏培盛回来后,笑着对胤禛说:“皇上,江诰命这合作模式真管用!学员们实操越来越熟练,医馆的百姓也满意,连太医院的周院判都去看了,说‘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好法子,该推广’!”
胤禛当即下旨:“再拨两百两银,支持江兰扩大合作范围,让京城更多医馆参与;内务府要配合,帮护理坊和医馆协调药材、场地,确保合作顺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得到旨意的江兰,又新增了两家合作医馆——回春堂和保和堂。回春堂擅长治老人喘症,保和堂擅长治外伤,正好填补护理坊的短板。合作那天,五家医馆的掌柜和大夫齐聚护理坊,江兰拿出“京城民间医疗协作章程”,笑着说:“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学员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一起帮百姓少生病、看好病,也为皇上的新政添份力!”
掌柜和大夫们都齐声应和,王掌柜还提议:“江诰命,咱们不如每月聚一次,交流学员实习情况和看病经验,这样能进步更快!”江兰点头:“好!就定在每月初一,在护理坊聚,俺还会请太医院的周院判来,跟咱们一起探讨。”
合作满一个月时,江兰做了份“合作成效报告”:护理坊学员实操合格率从七成提升到九成五,民间医馆平均接诊量增加三成,百姓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从六成提升到九成。她把报告呈给胤禛,胤禛看着上面的数据,笑着说:“江兰,你这模式不仅解了京城的医疗难题,还为各州县做了样板。等过些日子,朕让你去江南考察,把这模式推广到江南,让更多百姓受益。”
江兰躬身谢恩,心里满是激动——从护理坊到护理所,再到民间医馆合作,她的医疗整合之路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她想起穿越前的梦想:“让护理知识惠及更多人”,如今在清代,这个梦想正一点点实现。
回到护理坊时,江丫蛋正帮着整理学员的实习笔记——自江兰晋封诰命后,江丫蛋就从杂役宫女变成了江兰的贴身助手,不仅学会了整理文书,还能帮着教新学员基础护理。“姐姐,你看这笔记,林丫头写得真详细,连乡下的灶心土敷肚脐都记下来了!”
江兰接过笔记,看着上面稚嫩却认真的字迹,笑着点头:“丫蛋,你要是感兴趣,下次李大夫去义诊,也跟着去,多学些民间的护理法子,往后也能帮更多人。”
江丫蛋眼睛一亮:“真的吗?谢谢姐姐!俺一定好好学!”
江王氏也特意从家里赶来,带来了刚做的“绿豆糕”:“兰丫头,听说你跟医馆合作得好,俺做了些糕点,你分给学员和大夫们尝尝。你爹和你大哥也说,等忙完秋收,就来护理所帮忙整理药材,帮你多做些事。”
江兰接过绿豆糕,热意透过油纸传到手心——家人的支持、学员的成长、医馆的认可、皇上的信任,这些都是她前进的动力。窗外的夕阳洒在护理坊的“医疗协作”匾额上,泛着温暖的光。
江兰知道,与民间医馆合作不仅是她医疗推广的又一步,更是构建“宫廷-护理坊-民间医馆”三级医疗体系的开始。往后,她将带着这份“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模式,走进江南,走进更多州县,让现代护理知识与传统中医深度融合,为胤禛的新政“基层医疗建设”添砖加瓦,也为自己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写下更坚实、更具行业影响力的一笔。而此刻,护理坊里学员们讨论实习心得的声音、大夫们准备授课的身影,都预示着一个“医疗护理协同展”的新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她当然毫不犹豫选择了接受。叶夕瑶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贺宴辞爱的人是尹心颜,...
女频小说,主要讲述了主角陈丽蓉在经历了中年的困境和挫折后,家庭的折磨,婆媳关系不好,当年阴差阳错各种意外认识了的老公其实不是她真正想要爱的人,最后苦闷憋屈被病痛和精神折磨含恨而死,在死前了解当年她真正该喜欢的人来到她身边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她意外重生回到十八岁,决心改写自己的命运,专注于创业,财富自由和追求她该爱的...
她,云锦。皇帝老儿都追封为她为当今国师,一身本领无人能及,好不容易培养出了徒弟,开始养老生活。可偏偏某人就见不得她好。一道天雷劈下,挂了。以为自己死了,没想到重生了。她不就是懒了点吗?这天雷就跟长了眼似的天天劈她。她气啊,她急啊!这个仇她云锦记下了。还能怎么办,只能自认倒霉当社畜。又是摆摊,又是直播的。靠,老娘不干...
...
叶罗丽反派直播教你做人作者遗输文案前世惨死,一朝重生。醒来之时文茜便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和一个系统绑定上了??系统告诉她,只要她能够完成指定的任务,直播教三观不正的主角们做人,就可以满足她一个愿望。从此文茜就开启了怼怼怼模式!但是怼着怼着,事情就变得有些不太对劲了?看着身后穷追不舍的一群人,文茜拔腿就跑。等等,系统,专题推荐系统直播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小说推荐错将真心落梧桐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宋时礼苏韵怡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九州创作的主要内容有1983年夏,兴华高中教师办公室。刘老师,我想好了,打算去读书,不过北大的名额换成过国防大学解密专业。深秋的风泛着寒意,宋时礼单薄的身体笔直挺拔,眼神异常坚定。刘老师愣神片刻,旋即狂喜宋同学终于开窍了呀,我还以为你为了娶苏团长把北大名额让给表弟,不过国防大学解密专业情况极为特殊,必须清除身份,隐姓埋名,你跟家里人商量过吗?不用商量,我自己能决定。宋时礼听到家人两个字,眸子闪过一丝痛楚,但很快释然,等彻底从他们的世界里消失,或许再也不会被抢走什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