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7章 百万流民迁漠北(第1页)

洛阳城的流民棚外,苏砚秋看着绵延数里的窝棚,心里像压了块铅。连日的暴雨冲垮了河南、山东的堤坝,数十万灾民涌入京城,棚子里挤满了面黄肌瘦的百姓,孩子们的哭声与大人的叹息交织,听得人心头紧。

“苏相,再不想办法,怕是要出乱子。”秦风递过一份名册,上面记着各地流民的数目,加起来竟有百万之多,“粮仓的存粮只够支撑十日,再调粮就要动军饷了。”

苏砚秋翻开名册,指尖划过“河南灾民五万”“山东流民八万”的字样,忽然想起漠北的万亩良田。“有办法了,”他猛地合上名册,眼里闪过亮光,“传我令,组织流民迁往漠北!”

消息一出,流民棚里炸开了锅。有人将信将疑:“漠北不是戈壁吗?能种出粮食?”也有人满眼期待:“苏相要是说能去,俺就去!当年‘嘉稻’不就是他带出来的?”

苏砚秋亲自来到流民棚,站在一个土台上,对着黑压压的人群高声道:“乡亲们,漠北五城已建成,有现成的瓦房,有开垦好的土地,去了就能分田百亩、农具一套,官府还管三年口粮!那里的‘漠北嘉麦’一亩能收三石,比中原的地还肥沃!”

他让人抬来一袋漠北新麦,倒在空地上,饱满的麦粒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大家看清楚,这就是漠北种出的麦子!”他抓起一把麦粒,分给前排的百姓,“去了漠北,不用再挤窝棚,不用再挨饿,靠自己的双手就能过上好日子!”

一个断了腿的老汉拄着拐杖上前,颤声问:“苏相,俺这样的废人,去了能有活路吗?”

“有!”苏砚秋扶起他,“漠北的羊毛工坊、马市都缺人手,您就算不能种地,看个门、扫个院,也能挣到口粮,还能让儿孙去学堂读书!”

百姓们被说动了。三日后,第一批流民启程,足足有十万人,分乘千余辆马车,带着简单的家当,沿着“漠南商道”向漠北进。苏砚秋派了军武学堂的毕业生护送,还让农桑技师随车而行,路上就教大家辨认漠北的土壤、学习保墒的法子。

车队走了一个月才抵达镇北城。刚到城门口,流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宽阔的街道两旁,瓦房整整齐齐,城中心的广场上,汉匈百姓正一起晾晒新麦,远处的田垄上,水渠纵横,绿油油的麦苗望不到边。

“这就是漠北?”一个山东汉子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比俺老家还像样!”

负责安置的官员早已按家庭人口分好了房屋和田地。河南来的李老汉分到三间瓦房,院子里还种着两棵沙枣树,田地里的“漠北嘉麦”已长到半尺高,农桑技师正带着匈奴帮手给他示范如何除草。

“这地真不孬!”李老汉蹲下身,抓了把土在手心搓着,“比俺河南的沙土地肥实,就是得勤浇水——好在有渠,不用担水浇地。”

像李老汉这样的流民,在漠北五城很快安了家。年轻力壮的去种地、修水渠,妇女们进羊毛工坊学纺线,老人则帮着照看孩子、晾晒粮食。匈奴人见来了这么多汉人,起初有些戒备,后来见他们带来了新的纺线手艺、更细致的耕种方法,渐渐熟络起来,常有匈奴妇女送来羊奶,换汉人妇女做的针线活。

苏砚秋特意在镇北城开了“流民学堂”,让迁来的孩子免费读书,既学汉文,也学匈奴语。课堂上,山东的孩子教匈奴孩子叠纸船,匈奴的孩子教山东孩子吹骨笛,很快就混得像一家人。

半年后,第二批、第三批流民陆续抵达,总数过百万。漠北的城池渐渐扩展,镇北城的主街延长了三里,新开的商铺挤满了汉人掌柜与匈奴伙计;东胜城的羊毛工坊扩建了五次,织出的“漠北毯”通过商队运往中原,成了洛阳贵族追捧的稀罕物;连最偏远的北安城,也建起了铁匠铺、木匠坊,全是流民里的手艺人开的。

秋收时节,漠北的麦田一片金黄。李老汉的百亩地收了三百石麦子,他雇了两个匈奴青年帮忙脱粒,笑着给他们分新磨的面粉:“尝尝!这面蒸馒头,能得像拳头那么大!”

匈奴青年捧着面粉,咧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他们的家人也种上了“漠北嘉麦”,收成比往年放牧羊群时好得多,再也不用怕冬天冻饿。

苏砚秋巡查五城时,见路上的马车络绎不绝,有的拉着麦子去粮栈,有的载着羊毛去工坊,车把式里既有汉人,也有匈奴人,彼此吆喝着打招呼,像认识了多年的老邻居。

“苏相,您看那片新垦的地!”陈默指着镇北城以西的戈壁,那里已被流民们开出万亩良田,水渠蜿蜒其间,像一条银色的带子,“明年再种一季,就能赶上老田的收成了!”

苏砚秋望着那片新田,忽然看见几个流民正和匈奴人一起夯筑新的村落——他们要在那里建第六座城,取名“安乐城”,盼着往后的日子平安喜乐。

年底,洛阳传来消息,皇帝要亲自来漠北视察。流民们听说了,纷纷拿出最好的麦子、最细的羊毛,要给皇帝做“漠北宴”;匈奴人则赶着最壮的马,要给皇帝当坐骑。

苏砚秋站在镇北城的钟楼上,看着下方忙碌的百姓,心里一片澄明。百万流民迁漠北,迁来的不仅是人口,更是中原的技艺、农耕的文明;而漠北回馈给他们的,是安稳的生活、富足的希望。不同的族群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像麦种与土壤,彼此滋养,长出了意想不到的丰饶。

他知道,再过几年,这里将再也分不清谁是流民、谁是原住民,谁是汉人、谁是匈奴人。大家都会说两种语言,都会种麦养羊,都会在钟楼敲响时,为丰收而喜悦,为安宁而感恩。

夜色降临时,五城的灯火再次亮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亮。苏砚秋仿佛看到,多年以后,漠北的戈壁已变成真正的膏腴之乡,城池连绵,麦陇千里,后人翻开史书,会看到这样一行字:“万历年间,百万流民迁漠北,胡汉共生,戈壁变良田,此乃苏公之大功也。”

而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大功”二字,只是想让那些曾经在流民棚里哭泣的孩子,能在漠北的麦田里欢笑;让那些曾经为生计愁的百姓,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踏实安稳地过一辈子。

这,就够了。

喜欢槐下田舍请大家收藏:dududu槐下田舍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军婚:最强军官被大佬美人拿捏了

军婚:最强军官被大佬美人拿捏了

快穿大佬谢晚宁最后一个世界来到了七零年代,成了同名同姓的医生谢晚宁。为了完成原主遗愿,靠高超医术和空间灵泉救下大哥,也因为这事,引起了霍景川的注意。家庭原因,订婚对象避之不及,霍景川挺身而出,迎娶谢晚宁。未料谢晚宁因为种种事迹,名声响遍北城。随军后,家属院都在猜测,一向年轻俊逸,异常挑剔的军官霍景川会找个什么样的媳...

王建强陈娇娇

王建强陈娇娇

主角配角是王建强陈娇娇的小说名叫做没苦硬吃!放纵后我获天赋神通!王建强陈娇娇全文番外,是笔者圆月2024年写的一本都市小说,原文讲述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王建强没有再出门,一直在炼制丹药。自从觉醒了系统后,他炼制丹药就没有失败过。百分百的成丹率堪称非人。一月时间下来,之前购买的药材已经全部耗尽,得到了完美养身丹十颗,完美青灵丹上百颗。除此之外,也积累了大量修炼点。期间牛守仁又来了几次。都是一番场面话后才才自得离去。对此王建强倒只是心中冷笑,要不是看陈娇娇的面子,他早就让他滚蛋了。对现在的他而言,聚灵丹只是不起眼的小钱而已。修炼本就是个枯燥的活计。长时间修炼就更枯燥了,正好充当一下修炼间隙的调剂。...

我欲上琼楼

我欲上琼楼

琼楼高可攀,大道行将安。执我手中剑,锋刃指苍天!夏旸朝,历经两百余年的太平岁月,却因皇宫的独苗,引起无数的暗潮汹涌一个偏远渔村的少年,本想安稳太平度日,阴差阳错,陷入了江湖与庙堂的纷争...

七零钓系美人,靠撒娇拿下冷面军少

七零钓系美人,靠撒娇拿下冷面军少

再睁眼,温姝重生回到了七零年代。回想起上辈子被人坑害,错失良人,她就懊悔不已。这一次,她踩绿茶,揍渣男,励志成为独立女强人。终于,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京都大学,靠着时代红利,成为企业家。事业上取得成果了,剩下的就是看着面前八块腹肌俊男,她邪魅一笑,上前勾住他的脖子帅哥,有没有兴趣跟我谈个恋爱?蔺文轩表...

强撩!暗恋!总统阁下他温柔低哄

强撩!暗恋!总统阁下他温柔低哄

(暗恋闪婚甜宠先婚后爱感情流)传闻宁家那个从小走丢,在乡下长大还闹了满身笑话的宁大小姐一往情深的爱了京城第一贵公子沈慕白很多年。可两家联姻当天,沈慕白却当众抛下新娘,去追寻他的白月光。一时间,宁大小姐成为上流圈笑柄。众人幸灾乐祸,只道那个乡下土包子纯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活该有此下场。可没想到她转身就嫁了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