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入夏的河南境内,黄河故道旁搭起了连绵的草棚。苏砚秋站在高坡上,望着棚子里蜷缩的难民,心里沉甸甸的——上月黄河决堤,冲毁了三县良田,数万百姓流离失所,虽有赈灾粮放,但若长期坐吃山空,终究不是办法。
“大人,这些难民里,有不少青壮,天天闲着没事,都快生出怨气了。”随行的河南巡抚叹道,“昨儿还有人跟粮官起了争执,说‘与其等着喝粥,不如找点活干’。”
苏砚秋眼睛一亮:“找活干?这正是办法!”他转身对巡抚道,“咱们把难民组织起来,男丁去修河堤、筑道路,妇女去纺线、做棉衣,老人孩子帮忙晒粮、打扫,按工头钱,既能解了用工之急,又能让他们自食其力。”
巡抚愣了愣:“可……可国库的赈灾款本就紧张,哪还有钱工钱?”
“从‘嘉禾酒楼’的红利里调!”苏砚秋斩钉截铁,“再让各州富户捐些,就说‘以工代赈’,工钱虽薄,却能让难民挣得踏实,比单纯施粥强百倍。”
说干就干。苏砚秋让人在难民区外搭起“招工棚”,写明“修堤一日,米二斤、钱五文;纺线一斤,米一斤、钱三文”。消息一出,难民们立刻涌了过来,青壮男子争抢着要去修堤,妇女们则围向纺车,连老人都颤巍巍地说“俺能晒粮,给口吃的就行”。
苏砚秋亲自拟定了《工赈章程》:按工种分等级工钱,每日结算,绝不拖欠;设“监工”监督,不许克扣工钱,也不许偷懒耍滑;还搭了“医棚”,谁干活受了伤,立刻能得到医治。
头一日开工,男丁们扛着铁锹去修堤,虽衣衫破旧,却个个劲头十足。有个叫王二的汉子,家里五口人都在难民棚,他抡起铁锹时格外用力,说“多挣两文钱,能给娃买块糖”。妇女们坐在纺车前,手指飞快地穿梭,纱锭转得像飞,有人说“这线是给边关士兵做棉衣的,咱得纺细点”。
苏砚秋在工地上巡查,见王二累得满头大汗,便递给他一块干粮:“歇会儿再干,别伤了身子。”王二啃着干粮,含糊道:“大人,不累!这活挣钱踏实,比伸手要粮强。俺家婆娘今儿纺线挣了三斤米,够全家吃一天了!”
半月后,奇迹出现了。原本乱糟糟的难民区变得井然有序:清晨,男丁们列队去工地,妇女们抱着纺车聚在一处,孩子们帮着搬运柴火;傍晚,大家拿着工钱去“便民坊”换米、买布,笑语声取代了往日的唉声叹气。
更让人惊喜的是,修堤的进度比预期快了三成,纺出的棉纱足够做两千件棉衣,连晒好的粮食都比往年多了一成。巡抚看着账本,对苏砚秋叹道:“大人这法子真是神了!既修好了河堤,又安顿了难民,还省了一半的赈灾粮,真是一举三得。”
“这不是神法,是人心。”苏砚秋道,“百姓不怕吃苦,就怕没盼头。给他们活干,给他们工钱,让他们觉得日子有奔头,自然就有干劲了。”
消息传到其他州郡,有样学样。山东组织难民开垦荒地,种上“稼麦”,约定秋收后按收成分粮;山西让难民参与修路,工钱一半钱,一半农具,鼓励他们灾后重建家园;江南则用难民纺的棉纱、织的棉布,在“嘉禾酒楼”设专柜售卖,标注“难民手工”,引得顾客纷纷购买。
苏州的“难民棉布专柜”前,一位夫人挑选着布料,对掌柜说:“这布织得细密,价钱又公道,还能帮衬难民,真是好事。”掌柜笑着应道:“都是托苏大人的福,让这些手艺有了用场。”
秋收前,黄河故道的新堤终于筑成,比旧堤高出三尺,用的正是苏砚秋推广的“三合土”,外面还砌了一层水泥砖,牢不可破。竣工那日,苏砚秋让人杀了猪、蒸了馍,给所有参与修堤的难民加餐。王二捧着油汪汪的肉夹馍,眼圈红了:“大人,这堤比俺家老屋还结实!明年就是再大水,俺们也不怕了!”
苏砚秋看着新堤上欢呼的人群,忽然觉得,这些难民不仅修好了河堤,更修好了自己的生计。他们不再是等待救济的“包袱”,而是靠双手创造价值的劳力,这才是最珍贵的“赈灾”。
入冬时,大部分难民都领到了足够的工钱和粮食,或返回重建的家园,或跟着工程队去了其他州郡干活。王二一家没有走,他带着妻儿留在了河南,用攒下的工钱租了两亩地,种上了“家麦”,还买了台新纺车,说“来年要种出最好的麦子,织出最好的布”。
苏砚秋收到王二托人送来的一小袋新麦,颗粒饱满,带着阳光的味道。他让人磨成面粉,蒸了馒头,分给农桑部的属官们:“尝尝,这是难民种的麦子,比寻常的更有嚼劲。”
属官们吃着馒头,纷纷点头。苏砚秋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一片温暖。他知道,把难民组织起来干活,的不仅是工钱,更是尊严与希望。当这些曾经流离失所的人,能用双手挣得衣食,能在土地上重新扎根,这天下的安稳,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秦风走进来,递上各地“以工代赈”的汇总册:“大人,今年各州难民闹事的少了九成,不少人还写信来感谢,说‘靠自己挣的粮,吃得香’。”
苏砚秋翻开册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工钱数,像一串跳动的星火。他忽然想起皇帝曾说的“民生在勤”,此刻才算真正明白——所谓民生,从来不是施舍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给百姓一个干活的机会,他们便能还你一片丰饶的天地。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却挡不住农桑部试验田里新播的麦种,正在土壤里积蓄力量,等待开春破土而出。苏砚秋知道,这些种子,就像那些重归正途的难民,只要给他们阳光和土壤,就能长出无限生机。
喜欢槐下田舍请大家收藏:dududu槐下田舍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快穿大佬谢晚宁最后一个世界来到了七零年代,成了同名同姓的医生谢晚宁。为了完成原主遗愿,靠高超医术和空间灵泉救下大哥,也因为这事,引起了霍景川的注意。家庭原因,订婚对象避之不及,霍景川挺身而出,迎娶谢晚宁。未料谢晚宁因为种种事迹,名声响遍北城。随军后,家属院都在猜测,一向年轻俊逸,异常挑剔的军官霍景川会找个什么样的媳...
主角配角是王建强陈娇娇的小说名叫做没苦硬吃!放纵后我获天赋神通!王建强陈娇娇全文番外,是笔者圆月2024年写的一本都市小说,原文讲述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王建强没有再出门,一直在炼制丹药。自从觉醒了系统后,他炼制丹药就没有失败过。百分百的成丹率堪称非人。一月时间下来,之前购买的药材已经全部耗尽,得到了完美养身丹十颗,完美青灵丹上百颗。除此之外,也积累了大量修炼点。期间牛守仁又来了几次。都是一番场面话后才才自得离去。对此王建强倒只是心中冷笑,要不是看陈娇娇的面子,他早就让他滚蛋了。对现在的他而言,聚灵丹只是不起眼的小钱而已。修炼本就是个枯燥的活计。长时间修炼就更枯燥了,正好充当一下修炼间隙的调剂。...
琼楼高可攀,大道行将安。执我手中剑,锋刃指苍天!夏旸朝,历经两百余年的太平岁月,却因皇宫的独苗,引起无数的暗潮汹涌一个偏远渔村的少年,本想安稳太平度日,阴差阳错,陷入了江湖与庙堂的纷争...
再睁眼,温姝重生回到了七零年代。回想起上辈子被人坑害,错失良人,她就懊悔不已。这一次,她踩绿茶,揍渣男,励志成为独立女强人。终于,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京都大学,靠着时代红利,成为企业家。事业上取得成果了,剩下的就是看着面前八块腹肌俊男,她邪魅一笑,上前勾住他的脖子帅哥,有没有兴趣跟我谈个恋爱?蔺文轩表...
...
(暗恋闪婚甜宠先婚后爱感情流)传闻宁家那个从小走丢,在乡下长大还闹了满身笑话的宁大小姐一往情深的爱了京城第一贵公子沈慕白很多年。可两家联姻当天,沈慕白却当众抛下新娘,去追寻他的白月光。一时间,宁大小姐成为上流圈笑柄。众人幸灾乐祸,只道那个乡下土包子纯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活该有此下场。可没想到她转身就嫁了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