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吱呀——”
一阵穿堂风掠过巷口,那王老儒生家的门扉刹时被推开一条缝隙,一抹不易察觉的反光亦随之映入赵无咎的眼睛。
王家遭贼了!
这是赵无咎的第一个想法,而他的脚步却丝毫没做停留,仍背负着粮袋继续向巷里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
直到他的身形正好经过王家的门扉前,一把三尺长的横刀也正好从门缝里钻出,如灵蛇吐信般直扎向赵无咎的腰肋侧后。
这是奔着肝肾处下刀!
若是常人这里被捅,不仅会立时毙命,腠理夹紧、身躯僵硬之下还会变得极难发声。
出刀之人,绝不只是什么偷鸡摸狗的小贼,而是一个杀惯了人的好手。
他出刀时打的主意就是:
赵无咎若是没发现他,那么便以这一刀将其送走;
而赵无咎若是发现了他,那表现出来的样子可就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此时出刀偷袭,也多半能一举得手。
然而,他唯独没想过……要是赵无咎也已经对他下了杀心,那么他又该如何应对呢?
所以,横刀还没碰到赵无咎衣衫,三个系在一起的粮袋就先一步砸中了王姓老儒家的门板。
横刀长约三尺。
可是,赵无咎系粮袋的麻绳仅在手腕上缠着的富余量就有一尺多,再加上加上臂展,这破门一“锤”的攻击范围足在五尺开外!
一寸长,一寸强。
三百斤“重锤"的当门一击,一下子把门板从那门框扯脱,而躲在门板后偷袭之人的脑袋也和门板重重碰在一起,发出“咚”地一声闷响。
所以,那人不仅被砸飞了出去,而且他在半空就陷入了婴儿般的沉睡——当然,被直接砸死也说不定。
至于为何是“说不定”?
那是因为一锤破门还不算完,一弹指的工夫,赵无咎整个人也合身闯入门内。
一脚踩住了此獠的脖颈。
嘎巴一声脆响,躺在地上那贼人的脑袋便出现了不正常的弯折,死因也变得不好确定。
而除了这个被活活打死的贼人外,这间民房里还有另外两具尸体,那王姓老儒生与其家养的小狸奴全都遭了毒手。
同在一条巷子里住着,虽说平日也没什么交情,看见此情此景赵无咎不免有些物伤其类。
可是,刚刚那破门的响动,说不定已经惊醒了周围住的一些邻居。
赵无咎也没法替他收敛尸身,只能默默祝祷一句“早日往生”,便把那贼人留的那把横刀往粮袋中间一夹,然后就匆匆从老王家院子侧面墙壁翻过,绕了点路才返回了赵家肉铺。
从门外翻墙而入,赵无咎看见堂屋中透出一点灯光,就知道那是祖母和母亲还在等着他。
因为没有走铺子的大门,所以他轻轻咳了一声。
堂屋里,立马响起一声喝问。
“谁?”
赵无咎则轻声回应:“祖母,是我。”说话时,他也没放下肩膀上扛着的粮袋。
堂屋大门被人从屋内小心地打开道细缝,赵杨氏端着盏油灯,从门缝向院里看去。
待到看清院里站着的确实是赵无咎,这老妇人方才松了口气,又彻底敞开了屋门。
赵无咎注意到,祖母除了一只手拿着盏油灯,另一只手里还攥着把剪子。
“你这孩子怎么翻墙进了院子,没有从……”赵杨氏还想说些什么,不过却被赵无咎打断了。
“奶奶,先噤声。等我先把东西归置归置,再到堂屋里和您还有母亲讲明。”
说完,赵无咎便走向柴房,把买来的粮食还有那把横刀都暂存于此处。
等到他回到堂屋,炕几上已经多出了一碗热水,显然是刚刚为他斟上的。
那炕几上的还摆着要给,原来他祖母和母亲今天晚上在堂屋里固然一直在担惊受怕,可也借着油灯照亮,顺道给赵无咎纳起了新鞋底。
喝完热水,他便意简言赅地讲了下今晚去鬼市买粮的见闻,并且开始解释起了自己翻墙进院的缘由。
“回来时,我发现巷口老王家里进了强人,老王恐怕凶多吉少了……”
因为担心祖母和母亲害怕,所以赵无咎仅仅是讲了一部分真话。
“……而且,那强人估计是遇到了同行。我担心他们的打斗会引得其它邻居出来看热闹,所以我才没走正门,而是直接墙翻进了咱家——这应该能避过邻居们的一些耳目。”
就在他讲这些的时候,门外巷子里传来的一连串惊呼声,似乎也成了他这番话的佐证。
“无咎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赵无咎的祖母赵杨氏念叨着,同时也在安慰有些惊惶的赵母。
喧闹声响了一会儿便消停下来,小巷复又归于平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附本作品来自书互联网,禁止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网游之欢乐搅基作者冰夏雪席洛宁是娱乐圈大神,是个快奔三的同志。事业有成,只是感情还处于空窗期。无聊时玩游戏碰见自己初恋,两人在日常相处中再续前缘。又跟一群热爱搅基的少年,每天过着热热闹闹欢乐搅基的游戏生活。PS作者热爱网游,特别对键盘网游情有独钟。此乃作专题推荐冰夏雪娱乐圈网游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成福的事在我们村里似乎总是焦点,也总是被村里的人津津乐道,这一次被人议论的原因是成福出轨了,我们村里那个快六十岁的成福。出轨,这个在城里流行的词语就这么贴到了他的身上,也将成为大年三十餐桌上一道增加乐趣的菜品。村里有一处小有历史的文化广场。说是广场,其实也只是过去晒粮打谷的碾场而已。一间只有5米长宽,方正的小平房立在碾场中间。屋檐上有很多的五角星,泛着淡淡的红色,村里人把这里叫看护房。看护房有三面都做了大窗户,主要是为了方便在碾场晒粮食的人看管之用。现在的看护房早就失去了作用,窗户被装上了木板。正门的墙面则是一个类似于现在的公示栏的位置,一层层的白纸红纸叠在一起,就像一个个的白事和喜事交织在一起,隐约能看到那些有哭有笑的人。现在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