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崖岸孤高,在场之听讲者、戍卫者、众僧、随侍莫不寂然。其中不乏有所回味之人,意识到魏军并不会放弃攻城,届时自己亦可能身死,也都惶然散去。一时间,法坛下仅有寥寥数人而已。
道弘慢慢将刀刃放下,道:“恪行奉经,可算上等。中书之论,已具佛性,贫僧恭送。”道弘说罢,施一佛礼。此时若近观,亦可看到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丝丝细密的汗水。
第185章传道
金城南北此时俱有定论,人也散去。先前不乏来往于元澈大帐与法坛的斥候随时传递消息,元澈在第一时间得知陆昭被众人伤到时,便令冯让领自己的亲卫骑兵前去将陆昭送回。自己则率领中军以及数万甲士列阵,似有随时准备攻城之态。
陆昭与道弘临别,已将分道,却不由得好奇问道:“道弘法师是怎知我身份的?”
道弘慈祥一笑道:“陆中书所执言论似出自《大涅槃经》,似是东晋年间法显和觉贤的合译本。此译本多流传与世族之间,因此贫僧便大胆猜测女施主自南朝而来。如今北来南人,身为女子又能具备此义理者,除却陆中书之外,又还能有何人呢?”
陆昭偶得老法师赞誉,一时间倒还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几部佛经我已记不大许多了,也是临时抱佛脚,至于《大涅槃经》我也不过是强作伦而已。对了,先前我家表弟去禅院借了抄本,不日定将奉还。”
“施主不必客气。”道弘施了一礼,“抄本能随中书供奉行台,日后得入长安,也是大功业。《大涅槃经》中原译本不多,中书令所读东晋年间译本,也仅仅是译了原经初分的前五品。不过这些年来,武威译经师昙无谶已将《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全部翻译完,抄本现存在灵岩禅院里。施主若有需要,闲暇时可令秀安至尊府为施主阐述。”
道弘虽是出家僧侣,但因佛教要散布中原所需,还是颇有入世的明觉。对于陆昭这样的位高权重者,若能取得联系,令佛法沾染,对本教的弘扬也是极好。况且道弘也认为陆昭所执并不偏激,也非石虎等虽奉佛法却仍喜好杀戮的疯邪之人,本身对玄学与佛学的理义思辨也有造诣,来日未必不能完善这些学说。
其他弟子听罢也是目光灼灼,如果能让秀安在其身旁时时授业传经,那么这位权势赫然的陆中书也算是佛门弟子了,自己的势位也能相继提升。这些情绪也都落在了道弘眼中,秀安能得以亲近自然是好,不过对于陆昭能否成为佛门弟子却并不抱希望。
果然,陆昭并无兴趣,仅仅一笑道:“对于佛理诸言,我不过是有所涉猎。中原屈子曾做《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佛理玄理,我皆不愿持于一端,道自存乎天地,存而不论即可。至于先贤之言,圣人之音,不过是窥得天道而作言论,非聪慧者不能得其全,非灵根者不能晓其义,我倒不必自迷于途。”
道弘闻其言论,自知其意,但是旁人对此仍有不忿,一颇有地位的僧人张口便道:“释家传自古久,愿闻者所得总有一二。中书做此言,不过虚与委蛇罢了,既如此,直言便是,又何须以美辞惑众?”
道弘知此人出言惹祸,但也想借此看看陆昭的心胸格局,故也没有出面阻止。
陆昭并无愠色,只是笑语:“我与释迦牟尼,同生于此方天地,共照于日月之下。释迦牟尼先生于世,也自然先言于我。所谓道传自古久,春夏秋冬,非有释迦牟尼而存在。阴晴圆缺,非有庄子而更迭。君臣父子之名,兄弟姐妹之系,非孔圣人名之。情爱呵护之欲,亲慈悲悯之心,非墨子言而生之。所谓圣人之言,不过是趁以先生之时,拾上古大道之牙慧,我又何必推而妄崇,以至于迷途其中而枉顾眼前显而易见的上古之道?”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百家争鸣,万卷经书,智者取而杂之。王霸横行,战火燎原,所恃俱是圣言。是以闻道参法,我自躬行而有所体悟,何必时时手捧先贤文字?时有春夏秋冬,我劝更农而知之。月有阴晴圆缺,我作历律而晓之。君臣父子,兄弟姐妹,我尽心尽力维系。情爱呵护,亲慈悲悯,我亦有爱人而感。以此卑微之身,虽不能穷尽宇宙万理,哪怕仅有微薄浅见,也算我得道其一,何须卑微匍匐于前人之所趁,瞩目于曲解前人圣言?即便释家如日曜于世,也不可夺我片羽之微光。”
此时众人哑口无言,道弘静静地望着陆昭。作为初入中原的传道者之一,道弘并不是不懂得变通之人。其实自古以来,佛法弘道者有所成就的,大抵都会做出实用性的变通。以玄学而译佛论,吸收世家的力量,获得当权者的认可,这些看似与佛理相悖的东西,皆被佛家吸纳其中。这也是为什么他要与陆昭这样身在高位者深入讨论的原因之一。
而谈论的时候,道弘也在思考。佛教之所以长时间不能驾驭于中原政权之上,除了出世与入世的不同之外,对于中原政权本身还是有一种畏惧。而眼前之人的这一番言论,无疑印证了这种畏惧。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于佛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而陆昭所执言论,看似鄙薄先贤,于内自然是有历代执掌权柄者取圣言而代之的野心,但于外,其实是在为无数世人提供一个向上进取出口。自己这样有所信奉的教义中人,闻之自然要掩耳遁走,但是对于那些寒门百姓与世族之人来说,无一不是可以令其趋之若鹜的精神力量。而作为中书高位的陆昭来说,完全可以驱动这样的力量。
道弘闻言最终只施了一个佛礼,道:“世人参道法,不过是各自体会,出于本心。中书之言,当自有意,贫僧也不便作同契之论。”
陆昭笑了笑,她做此言,虽是出于内心所想,但也不乏对这些教法道门做以警告。如今世族强横,宗教立世仍不免于为政治附庸的地位。陆昭觉得,保持这样的地位就很好,以世族的观点来看,她不能让这些僧侣妄想让宗教凌于世族之上,这样一来,世族会失去对世道的统治力。而对于政治而言,宗教更是如此。
不过陆昭对于佛门也没有极尽打压的意思,若能将这股力量得以征用,在凉州治民或是将世族联络起来,都是一张不错的罗网。只是所有的渔夫在用罗网的时候,都不会把自己也给罩进去而已。
时已至深夜,陆昭等人与道弘众僧分道。
行至一半,道弘忽然停止不前,让众人先行,只是并非前去府衙迎回先前被凉王扣押的僧徒,而是赶紧回到灵岩禅院。
然而行至半途,秀安内心不安,独自返还,至师傅身畔。
只见道弘独坐在孤石上笑了笑:“你回来的正好,我方才偶有所得,想要言其一二与你。”
秀安闻言,跪倒在道弘下首:“弟子聆听师傅教诲。”
道弘道:“今日陆中书之言,你我佛门子弟,当以此为戒。若是常人做此言论,或是悲春伤秋以发牢骚之语,或是际遇不佳以作愤懑之言。但陆中书以此位势而作乖张言论,只怕这就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道弘说到此处顿了顿,似是想听听秀安对此的看法。
秀安道:“我佛家有言,所谓道论不过渡船,陆中书法坛上所云曾用《司马法》与《孙子兵法》之兵家言论,方才所言其实也颇有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意味。陆中书折木为船,无论曲直,弟子坦诚而言,也是颇为向往。”
道弘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道:“你执此脾性,足可令我佛门延续百年。”延续是底线,但发扬仍是道弘最大的愿望,他曾把愿望寄托在最具慧根的玄能身上,但如今面对陆昭,道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番安排是否合适。玄能聪慧有余,但面对陆昭这样手段心性皆刚韧难摧的政客时,却会自招祸端。
道弘不由得感慨:“秀安,若来日佛门可达明堂,为师望你作中流砥柱,至少护住我佛家一脉。至于如西方一般,以教统国,在这片土地上,你勿作此想,也勿要让你的师弟也作此想。”
“徒儿明白。”秀安深深跪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洛梓珺自幼就是美人胚子,且福泽深厚。自出生变天降祥瑞,干旱数月地区降下甘霖,因而自小到及笄求亲者络绎不绝。便是那处于至高之位的帝王也不得幸免,臣服裙下。十五岁洛梓珺大选入宫,被封为瑾贵人,怀瑾握瑜,可见帝王宠爱。世人皆以为,帝王是看在洛梓珺父亲面上,才不得不又带几分。却不知是帝王早有预谋,这才能将珍宝护在怀中。侍寝...
门打开的瞬间,她就看到了两道先恐后涌上来的身影。阿漾,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你看看你,淋雨了也不打电话叫我们去接,感冒了怎么办?...
正文已完结,番外缘更,有灵感了就写日向葵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眼睛看着黑板,时不时提笔记下些什麽,看起来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实际上她的注意力全部落在了身边的少年身上。少年趴在桌子上,睡得很熟,苍白的皮肤上透出淡淡的红晕,白色的发丝蓬松而柔顺地垂下,遮盖住一部分眉眼,但不难看出少年可爱俊秀的五官。柔软,可爱,慵懒,像一只波斯猫。外表安静存在感薄弱的透明人日向葵有一个秘密,她想饲养凪诚士郎。高亮排雷妹没有正常人的三观,我流nagi,ooc预警想写一个健康的爱情固然重要,但畸形的恋爱实在精彩的故事内容标签天作之合少年漫校园日常纸片人乙女向其它蓝色监狱...
...
清北茉重生后,回想上一世一路从漠北护她周全的接亲的小将军,在宫里陪自己水生火热的俊俏小太监,被打入冷宫后给自己做美食的小厨子。这些人因为和清北茉的接触,都被狗皇帝发落处死。而清北茉最后也被利用自己,折磨自己,废黜自己的伪善狗皇帝赐死。这一世,清北茉就只有两个个任务,那就是给他生完孩子后让狗皇帝死,不只是死,还是不得好死。可重生后的清北茉发现,小将军是他,小太监是他,小厨子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