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处小塌角稳住时,第二处崩得更急。那是新补的一道鱼鳞,石与石还未全熟。
匠人抢救时,忽有两名陌生壮汉从背后对着“逆齿”口下手,要抽走那枚竹楔。
管工的校尉眼尖,一眼瞧见那两人的腰眼不识牙门号,不像本地里正。他大喝一声,飞扑过去,和两人滚在湿石上。
夏侯惇赶至,斧背照着一人的手腕一压,那手腕当即失力。另一人不服,往堤下跳,脚踩在滑石上一打旋,整个人贴着石鳞往下滑。
正要坠下,程昱从背后抓住他的衣领,往上一拎,拎住后脑勺,像拎起一只野狗。他把那人按在石枕上,不急不躁:“是袁氏的,还是徐州的?”
那人咬牙不答。
荀彧走近,递给夏侯惇一块沾了水的麻布:“塞住他嘴,先别废话。”他转头对郭嘉道,“夜里一定还有手。”
“不会多。”郭嘉低声,“他们不懂‘点’,不敢下死手。”
蔡文姬在人群外,慢慢呼出一口气。她从石声里听见了两次“不合拍”的急促,那不是水的声,是人的声。
她不说破,只把两处“偏”的地方在心里记下,待风缓些,再告诉工正去换石。
最急的一刻过去后,川风从堤顶掠过,灯影被压得更低。内渠的木梁出一声低沉的“嗡”,像一只大兽刚从咽喉里咽下最后一口气。
郭嘉用掌心贴住梁面,感觉到颤抖在退。他胸里的黑风同时退开一线,像一条被按住尾巴的蛇,暂时不敢乱扭。他能听见那条蛇在暗里吐信,却不再顶住他的肋骨往外撞。
“喉稳。”工正高声,“堤身稳,石枕稳。”
夏侯惇收紧布带,扯了一嗓子:“谁还敢动‘楔’,我先卸谁的肘。”
两名刺探被带到牙门旗下。校尉把两枚敲下的“楔”举给众人看,楔上没有蛇目点。里正们看一眼,心里便有数。
荀彧让人把他们关到“诉箱”旁的小屋里,门口立着那口方木箱,箱上刻“诉”。他对守卫说:“谁要说话,先往箱里写。今夜不审,明日按例。”
“按例不乱。”程昱冷冷补句,“别给人看笑话。”
雨到二更才歇,水退得也快。堤上留下深深的车辙,石枕一块块亮出潮光。火盆里最后一盏色火熄灭,只余炭红如豆。风把潮味吹淡了一些。人还没分散,远处就响起蹄声。
曹仁从北堡赶来,衣甲上全是泥。他一眼看见“喉”,又看见两名刺探,冷笑一声,把一块破皮囊丢到火边:“抓到的。里面的盐假得很。”
郭嘉捡起那块盐,丢进余火试了试。不变色。他笑:“这句‘学不完就赢不完’,今日有人替我们做了注脚。”
“别得意。”程昱瞥他,“石头是冷的,人心是热的。热久了,冷也会碎。明日修‘喉’前,给每个队多半盏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记在天工司。”荀彧收拾袖口,“‘粥费’,归‘喉账’。哪道喉花得多,明日多修一寸。”
“你这人,把心也分成账。”夏侯惇咧嘴,竟有几分佩服。
夜深时,堤上只剩看夜的与几处尚未散热的石。
蔡文姬站在“石尺”旁,耳贴着石,听那一节一节的小簧在水里出像虫鸣一样的声。她忍不住伸手在石面轻轻抚过。石很冷,冷里却有一点微温,那是真正活过一场劫之后才有的温度。
她看向不远处的郭嘉,他坐在堤角的小石上,两手搁在膝上,眼睛望向河心。那双眼安静得像刚消下的一层火。她没有过去,只朝他行了一礼。礼里有一句压得很深的话——“安”。
第二天,天工司召集“石会”。石会不谈大话,只照昨日一线一角地复盘。哪一处“鱼鳞”太密,哪一处“石齿”角度偏了半分,哪一处“石枕”压得过头,让脚底打滑。每一点都写在竹册上,旁边配一小块石样,样上刻误差。工正把样传一圈,谁都摸得到。
郭嘉最后才言,他只说了一句:“凡石与木相接处,不许用铁钉。用楔,用绳,用缝。铁快,快则不稳。”
“下道工,是桥。”程昱把沙盘推到案中,“石台先立,木梁后合,脚下铺‘卧枕’,桥面压‘压角石’。桥头一边立‘止马柱’,一边立‘诉箱’。人有不平,先诉;马有不受,先止。桥若稳,心就稳。”
“桥下再藏一个‘石喉’。”郭嘉补,“平日不启,遇急则开,内渠与大河在桥下接一口‘暗呼吸’。这口呼吸要小,不许贪大。大则吸力乱,小则稳。”
曹操在第三日午后至。堤上已经干了半日,泥变硬,石亮出浅色。他沿着“鱼鳞”走到“喉”前,伸手按了按那根木梁。梁的声不响,掌心却微微震。他转身看郭嘉:“这口‘喉’,像人。”
“像。”郭嘉笑,“呼与吸。”
曹操哈哈一笑,拍了他肩一下:“孤喜欢你把死物当活物。活物才有‘教’。”
他收了笑,认真看了一圈“石尺”“石枕”“石齿”,又去看“色火”的小条与“蛇目一点”的新位置。
最后站在桥头的“诉箱”前,拔出钥匙开了一回,里面有两封,都是写“昨夜水急,人急之处粗口伤人”的。曹操把其中一封给程昱看:“此人心。”
“回帖。”程昱吩咐书吏,“粗言者,罚工半日;写诉者,免工一日。两相抵。让人知道,嘴坏也能改。”
曹操笑骂:“你这人,总在账本上做文章。”
“账本是心。”程昱冷冷,“不是钱。”
郭嘉把今日“石会”的要点简单记在天工司的案角:石法第七条补“桥下暗呼吸”;第八条补“凡新立石喉,三日三验声”;第九条补“盐绳入库,麻不欠季”。字不多,笔很直。他喜简,不喜把法写成刀。他知道这个“网”要靠“顺理成章”的东西活着,越看得见,越能教人;越难看见,越要减法。
午后三刻,石匠们把桥下第一块“卧枕”压定。那块石生在河床最硬处,纹理顺北,方中带圆。抬上去时,石下一声闷响,桥身轻轻一颤,像人被人托了一把背。
所有在场的人都在那一瞬忍不住屏住了气。
蔡文姬站在桥头,看见水花从石边绕过,绕出两条很细的白。她心里忽然很亮,亮得像有人在很远的地方点了一盏小灯——不是火,是一种“被看见”的安心。
“今日立石。”郭嘉对工正道,“刻字。”
工正愣了一下。
“刻四个字。”郭嘉笑意浅,“‘人水相安’。”
“好名。”荀彧夸。
“刻底。”程昱补,“别让人见了就想摸。”
“刻底好。”郭嘉点头,“看不见也在。”
傍晚时分,北面再来探马一拨。色火按例只传“有探、不追”,弩不张,斧不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结局番外不信人间有白头秦思思容凛精选小说推荐是作者脆脆鲨又一力作,探望秦念念买通了下人,时刻盯着秦思思的动静。同时,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和容凛亲近。这太子妃的地位,她势在必得!王妃,近几日王爷精神不佳,王妃可以熬点提神的汤药送过去,他最喜冰糖雪梨汤。真的?说话的是府中的大丫鬟秋菊。她之前是一直服侍秦思思的。秋菊不敢诓骗您,现在府里谁不知道,太子妃的位置已经非您莫属,秋菊秋菊希望王妃以后多加提携很好。秦念念勾唇冷笑,是个有眼力的,好好跟我,以后定不亏待与你!秋菊大喜,连忙说是。秦念念是不会熬汤的,但她知道有个人会。荒园内。秦思思一身粗布麻衣,脸上全是操劳和疲惫,再也没了往日的神采。秦念念微微松了口气,然后让秋菊找秦思思熬了碗汤。秦思思也没多问什么,乖乖熬好,就被秋菊给...
瞬间,一股不好的预感自...
十七岁这年,没了记忆也没人要的小瞎子在黑暗中摸索着,和一个来人间索命的厉鬼做伴。那厉鬼不爱说话,只有在樊璃走错路时,才会伸出一只冷冰冰的手牵他回屋,厉鬼咬人很疼,情绪不稳定,看到樊璃躲着自己就大发雷霆。后来樊璃得知,这厉鬼叫谢遇,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当年谢遇被敌国围杀,一个人死在了徐州城。死之前他念着某人的名字,...